城里的婆婆和农村的妈妈都有朴素的理财观
大姑子的婆婆(我叫她阿姨)是大学里的职工,已经退休多年,现在70多岁。退休工资三四千。她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在老家,家里很有钱,小儿子就是我姐夫在深圳,混的很惨。
阿姨退休后一直在老家跟自己的女儿生活在一起,所有的费用都是女儿出,她自己的钱全攒起来,一部分存定期,一部分买了国债。十多年前,儿子要娶媳妇要买房,她倾囊而出,把家里的全部积蓄给儿子付了一半的首付,买了80来平米的小三房。后来儿子要做生意,她又把学校分的房子卖了,自己和老伴住在女儿的家里,卖房所得全部给儿子做生意,结果亏得血本无归。
前两年大姑子生了二胎,她从老家出来帮忙。她主动跟大姑子说,她每个月出1000元伙食费,不够的就大姑子出。可能是因为姐夫赋闲在家吧,她想帮大姑子分担家庭重担。她知道大姑子在买基金,就拿出几万块钱让大姑子帮她买,非常信任她,从不问涨跌。因为她觉得这些钱本来就是为大姑子他们攒的。
阿姨生活节俭,穿衣朴素,深居简出。她唯一的爱好就是周末坐公交车到深圳某个批发市场去买衣服,经常淘回来5块钱的衣服,让我惊叹不已。要是大姑子帮她买衣服,就算只有几十块钱她也嫌贵。
阿姨就是这样不舍得花钱,对儿子一家却很舍得。她这一生可以说是为儿子而活的。
大姑子的妈妈(我的婆婆)一直生活在农村,职业就是种田。和公公靠着勤劳的双手供三个儿女读完大学。她一辈子没有自己的存折,赚的钱都交给公公做家用、孩子读书费用。孩子长大后,她赚的钱除了给公公做家用(公公天天打麻将),还置办了几件家具,比如冰箱、洗衣机、大电视等,她没想过要把钱存起来。因为她相信养儿防老。后来出来帮大姑子带大外孙女,大姑子给她的钱她也是给了公公。这几年帮我们带孩子,我们没有特别给她钱,都是跟生活费一起给的,过年过节再包个大红包给她,她依旧没有存折,也不想去开,只有一个带锁的抽屉,钱就一直放在那里,估计最后再一起给公会花掉。
其实婆婆也有理财意识,她在老公很小的时候就说过:“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要有计划、要做预算。她知道光靠种田只能把孩子养大,读书却成问题,所以她想办法开源,比如上山挖竹笋、采摘蘑菇、草药等卖钱,还有种菜挑到镇上去卖。就这样顺利的供三个孩子读到大学毕业,没跟亲戚借一分钱。现在她跟我们生活,她自己做饺子和馒头,营养卫生又省钱。什么菜便宜她就买什么菜;如果芥菜和大白菜便宜,她会买很多回来晒干了做酸菜。在外面逛,她看见有合适的衣服会帮孙子买一两件。她自己的衣服不会在年前买,她说过完年衣服便宜再买。我们给她买的营养品她会默默接受,不问价钱,因为她知道这是做子女的心意,她会记得吃。她有冠心病,2014年底发作过一次,在床上躺了一个月。2015年她坚持锻炼身体,吃完晚饭就出去走路,走一两个小时,回来就洗澡睡觉,身体大有改善,虽然每个月还要吃药,但冠心病再没发作。
婆婆跟在老家的公公一天通一次电话,公公在家虽然说一不二,但对婆婆很依赖,老家有点什么事都要跟婆婆汇报。从他们身上,可以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少年夫妻老来伴!我跟老公说,再过几年,无论如何都要让他们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