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仪式感
记得在电脑手机一类电子设备流行之前,逢年过节,家里有客人来玩,父母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出家里的相册供人欣赏,打发饭前时光或者避免无话可说的尴尬氛围。
十几本相册,够翻一阵子了。
我爸,我妈和我,其中我的独照最多,其次是我妈和我爸。
我的照片有很小时候的,百岁照,一岁照,站着,坐着,吃脚的,被家人抱着的
小小的我留着短发分头,妈妈带着上公厕还被误解为小男孩
还有幼儿时期的,我妈说每次洗完澡我都要说一句:我还没拍照呢
头发有些变长,但依旧是短发,三面齐,我妈剪的
80年代的时候,照相总是那么一本正经,故作端庄
然后是儿童时代,开始有些俏皮,会做鬼脸了,
我最喜欢在大人按下相机快门瞬间伸出我的舌头
越大,相片越少。我妈说青春期的我一见拍照就逃跑,所以基本上我十几岁没什么照片
后来有了数码相机,手机,拍照更方便了,但也不会洗出来存着了,电脑一坏就玩完
但拍照这个动作,就是我印象中最深的“仪式感”。
在那一瞬间,是跟平时不一样的。
平时严肃的,那一刻一定要笑容满面
平时顽皮的,那一刻一定要故作正经
女士,拍照前要整理下衣服,再补个妆
男士,简单理理头发,伸展下胳膊
过年,是生活中最大的仪式。看春晚,放鞭炮,收红包,吃年夜饭…….
然而,随着现代人越来越懒,
春晚可以不看了,节目跟百姓生活严重脱节
鞭炮只有家里有儿童的才会放
红包,微信里抢吧
年夜饭,早就在饭店预定好了
这样的年,淡而无味,
这样的春节长假,比平时工作还要孤单无聊
于是,今年我对爸妈说,我跟老公来准备年夜饭。除夕前日就开始定菜谱,准备食材,采购。年夜饭准备了12道菜。期待地看着爸妈品尝时流露出的表情,仔细得听着爸妈对我们准备的菜评头论足,这个年,过得不一样。
这是我的第一次,以后的年夜饭,都会由我和老公来承包。
我和他,认识五年,结婚三年,宝宝出生六个月,生活中的鸡毛琐碎和争执似乎让两人之间有了些疏离。
今天情人节,老公请我出去吃饭。
出门前,他一改平日里不怎么注重形象的风格,刮了胡须,梳顺了头发,站在楼下等我。
我又依稀想起了刚认识他时见面的场景,我花了两三个小时打扮自己去赴约,他在地铁口微笑着等我……
今天他点了我喜欢的牛排,我们开始谈论除了孩子以外的话题,我又可以轻松地嘲笑他以前的糗事,而他也不生气。
仪式感,可以让平淡的生活多一些味道。
它可以很简单,清晨醒来的第一声问候,下班回到家跟家人打的招呼,生日聚会上的蛋糕,情人节的玫瑰和晚宴。
亲爱的小她姐妹们,你是怎么样看待这份“仪式感”的呢?
沙发
嗯,对!我需要重视一下
仪式感还是要有的,正是因为有了,平淡的生活才有了滋味。
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