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渐渐疏远的朋友们
想聊这个话题,是因为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有个我心里一直都还在乎默默关注的朋友,朋友圈的点赞都已不见,和她聊天的回复也只是淡淡的几个字飘过,不免有些伤感的时候也想起,这个维持了3年的朋友,大概要退化成同事,或者“噢,那个人我认识”。
我想每个人都有一起做同一件事的一群朋友。这些朋友在刚刚踏入新的圈子的时候与你关系非常好。好到你们会定期出来聚会,聊聊最近的感情,工作,吃吃吃买买买。看起来,你们没有任何问题。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你们的联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少了,也许是她有了男朋友,也许是她结婚了怀孕了生孩子了,又也许,是她有了自己新的朋友和新的圈子,渐渐的你就融不进去了。
一起吐槽工作的那群小伙伴如今各自成家,聊起话题时除了婆婆就是老公,仍是单身一族的我只能尴尬在一旁玩手机,聊起话题时也只能叙旧,还要勉强维持点赞的情分,最后的最后,自然选择了默默退出。
昨晚去参加了前同事的婚礼,如果不是与这位同事相交甚好,并不愿前去参加这场婚礼。离开旧单位不过8个月,再回去时已经物是人非,新同事有一半都不熟悉,而在婚礼上我也只能跟一位当时比较要好的同事低头私语,其他人只剩下点头微笑。那种被圈子剔除的感觉并不好受。当我们高声大喊,友谊地久天长,大唱难忘今宵的时候,大概在庆幸当下彼此能够把酒话桑麻的时候,也在怀念那些逝去的友谊和感情吧。
其实所谓“感情基础”,常常是“刚好在一起”,比如我们刚好一起单身着,比如我们刚好一起备考着,比如我们刚好是同事,比如我们刚好都喜欢吃吃喝喝,可是友谊的本质并不在于此,而在于两个字:认同。
朋友是需要交换观点的人,而不只是交换感情。感情需要不断不断地维系,就像夫妻双方不停的相处相处再相处,天天一起吃饭睡觉养孩子,才能不知不觉地越来越有默契。而朋友在各自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的时候,接触的人和事,吸收的知识和经验都有了这样那样的不同,想完全依靠某一段路上的相处而保持一生,难度不亚于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对象。在同路者中寻找朋友,好过硬拽着朋友跟着你上路。
我们都不断地在前行,学理财的时候会认识理财界的小能手,学健身的时候也会有一群健身爱好者和你互动频繁,而我已经为人妻为人母的伙伴们,便就渐渐疏离,所谓的“共同话题”,只是过去式,而不是现在进行时。人无法总是活在过去的,在互相认可的价值中走下去,创造更多的“感情基础”,这才是地理距离挡不住的友谊,千山万水,大洋彼岸,有了网络还怕什么。只有互相认同,你们才会惺惺相惜,才会彼此认同,才会无论何时何地,不论多久未见,见面即是拥抱或者胸前一拍,这个人依旧那么熟悉。
或者说,一个人拥有的感情只能盛满这么多,能够分给10个朋友,当我一路蹦蹦跳跳,遇见了风景的时候,不免想停下来看看,也会偶然间遇见新的路人,停下来攀谈;新的朋友想与你挽手一起往前走的时候,感情分给了新朋友,自然旧朋友的份额也少了。
最近在看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想来这几句话甚是触得我心。
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
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
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僚深情,在人的一生之中也只有少年期有。

的确如此,曾经的好友也会因圈子的不同,环境的改变少了共同的爱好
曾经爱过,多年以后,回响起来,是最醇的美酒。![[鬼脸]](http://static.talicai.com/emoji/qq/emot2.gif)
只能说人一直都在和当下的三观相同的朋友交往吧
我也是,我现在已不太用微信了。
与起攀缘,不如随缘,各自修行,各自修行,各自像前
当她有男朋友之后,就会慢慢的疏远,我身边好几个是这样的
我最近也在为一个朋友的关系苦恼 深感无能为力
就像公交车,有人上车就有人下车。
是啊~
这是对自己心放宽的一种期待吧
抱抱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