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佛山民俗“行通济”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佛山元宵传统民俗文化:行通济。
简介:
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是广佛市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元宵节活动,要数佛山民间自发的“行通济,冇闭翳”活动。元宵节当晚,几十万人齐集佛山通济桥前,呼朋唤友,或者一家老小,每人手持一架小风车,汇入拥挤的人潮,施施然迈过通济桥牌坊,口中默念“行通济,冇闭翳”,祈求时来运转。这种习俗源于明朝,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现在元宵行通济习俗的影响力,已扩展到整个珠三角和港澳地区,行通济已成为整个珠三角的年度盛事。
行通济影响力日益扩大,与行通济内念两个关键因素有关:一是体现了岭南民俗和广府文化,二是体现了祈福文化。这此早已烙在珠三角当地居民脑海的文化印记,经佛山当地政府的全力维持和推崇,加上近年来佛山传媒集团举全媒体力量积极参与和运作,成为当地人们共同的文化盛事和积极健康向上的民俗。
行是粤语走的意思,通济指的是通济桥。
据说佛山城南今南浦公园附近以前有一条河通济河,河上有一条桥叫“通济桥”。河现在没了,桥还在,每年这一天,人们都到这里走过桥,烧香、抛生菜和转风车,人流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口号:行通济,冇闭翳
“行通济,冇闭翳”的谚语在佛山人人皆知,意思是走走“通济”,就没有烦恼、没有忧愁,事事顺利。“行通济”这一民间活动寄托着佛山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和祝愿。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没有任何人出面组织,佛山万人空巷,为了一个共同的希冀,同走一条桥,附近南海、三水、高明、顺德的一些村镇的群众也赶来参加。
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的专家余婉韶表示,之前社会上流传着“行通济要连续三年,冇闭翳才会灵验”的说法,但他们小时候不间断地多次行通济桥,也没听老人们提到这种说法。之后,他们查了史书,也没发现有这样的记载。此外,那句佛山人家喻户晓的“行通济,冇闭翳”的俗语,史书也没记载。其他专家也普遍赞同这种说法。因此,“行通济,冇闭翳”的口号是后来才形成的。
新民俗:
在行通济活动现场,不少市民手里都会拿着翠绿的生菜、金闪闪的小风车、玲珑的小花灯……近日,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的专家余婉韶、梁国澄等人告诉记者,今天的“行通济”与昔日“行通济”相比已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被称为“行通济”四大吉祥物中的花灯、风车、风铃都是后来增添的新内容。解放前市民几乎是“空”手走通济桥的,手里并没有拿花灯或风车,这是一种很朴素的民间风尚。
梁国澄说,所有民俗的延续,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有所变化。但它能延续必然有他积极的一面。其实,我觉得风车、生菜、风铃、花灯都是些寓意很好的吉祥物,行通济因为有这些新元素,更加光彩夺目。
风俗:
风车和风铃
● 渊 源
佛山街头,一到春节,不少小朋友都会举着风车出游逛街,随风转动的小风车成为节日里一道温馨的风景。在广东的节日习俗中,风车是以转运为意头的节庆用品,象征着“时来运转”或者是“一帆风顺”,一件小风车也寄托着人们在新的一年中全家人都能幸福安康的希望。在传统的行通济习俗中,大人们手捧生菜祈求生财吉祥,孩子们则会在正月十六那天手捧风车,在父母的搀扶下或者坐在父母的肩头走过通济桥。此外,与风车一样,风铃也有一个相当好的寓意,就是预示着今年走完通济桥后会招来福音。
● 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商人看到风车有转运之说,开始在行通济期间兜售风车。
不抛生菜
● 渊 源
广东人的性格平和实在,对节庆也最图一个好意头。生菜,因和“生财”谐音,被看做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喜庆之物。生菜平时最常用于新店开业等节庆场合,也是佛山人行通济时必备的一样东西。在行通济之前,佛山人往往把两小棵生菜捆在一起,在中间插上3炷香,祈求在新的一年能够生活和美、富贵安逸。
70年代后,一些商贩售卖风车及生菜,人们行通济时买个风车或买几棵生菜带回家,取“顺利”、“生财”之意。生菜是“生财”谐音,俗称胜意菜,行通济买生菜取其“胜意”、“生财”的好意头,因此人们不会把“财”白白丢掉的(佛山史志P72)。佛山自古就有闹元宵的习俗,当时,通济桥两侧分别有间观音庙和通运社,生菜是作为祭品敬奉观音或社公的(一般祭品都用生菜比喻生财、葱比喻聪明、慈菇比喻生男孩),这是部分善男信女的行为,而不是行通济需要。拜过观音、社公,生菜等祭品有人留下继续供奉,也有人带回家里,名曰“引财归家”,而不能随意抛弃。
就是一种元宵庆祝活动,明白啦,以后有空也去感受一下
昨天看广东电视介绍啦~
呵呵,节日嘛,哪里人都多。
呵呵,来感受一下吧。我是怕了,行了三年,都是被别人推着走的。
16中午吃饭时有同事呼去,个个没反应。
看了TV现场的报道,很壮观
等我从饭堂吃完饭回来,有个90后同事说她刚去走了通济桥回来,呵呵,走得挺快的。
十五晚上人才会多,十六你可以横着走,哈哈。我同事说就当是到楼下散个步
我十五从广州回来的时候,看到地铁上都有好多人拿着风车,应该是去行通济的,不过我一次都没有去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