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莱昂纳多和扎克伯格: 说说孩子的梦想
昨天, 朋友圈都被小李子圆梦小金人的文章刷屏了. 我也看了许多,其中最感兴趣的,自然是八小李子成长经历的。
年幼的莱昂纳多家境窘迫,他和妈妈一直住在贫困的街区,但是他妈妈坚持送他上更好的学校,坚持让他出国旅行。 在他选择演戏作为自己的梦想之后,妈妈也总会倾听他的想法,在放学之后带他去试镜。
有人统计过,在与莱昂纳多合作的演员中,诞生了16个奥斯卡最佳男主角,10个男配角,8个女主角,3个女配角,6个最佳导演,3个最佳电影以及4个最佳剧本。而小李子却成了“专业陪跑20年”.
再说说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
和小李子不一样, 小札的父亲是一名口腔科牙医, 母亲是精神科医生, 可以说, 小札是在一个中产家庭成长起来的.
老扎夫妻俩, 养育了优秀的四个子女.
除了赫赫有名的小札, 他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也都非常优秀, 大姐兰迪, 曾经是FB的产品经理和发言人, 后来自己开了家社交媒体公司, 二姐唐娜, 是名校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生; 妹妹艾瑞大学读的IT专业, 现在在网络交互公司做产品经理.
小札的祖辈家境一般, 爷爷是邮递员, 奶奶是家庭主妇, 但是他家买了镇上第一个彩色电视机, 老扎就是看着看着电视, 然后把显像管拆开, 想看看它怎么出画.
可以看出, 老扎也是对电子产品有着浓厚兴趣的, 但是作为从普通家庭出来的, 他的首要任务是努力赚钱奔小康, 有了这个基础, 才有后来支持孩子各种梦想的”底气”
说说他怎么对待孩子们的梦想:
- 小札出生那年, 那是1985年, 电脑又大又贵, 老扎花了一万美元买了台IBM, 是全世界最早的电脑用户, 买来怎么打印发票
- 电影<< span="">星球大战>上映, 小札很入迷, 看完想自己拍一部电影, 老扎给小札买了一部手持摄像机
- 很快小札兴趣转移, 喜欢电脑, 玩网络游戏, 老扎花了好多钱, 给家里四个孩子每人配一台雅达利800, 现在看其实就是个大点的打字机
- 当时小札10岁, 电脑附送编程光碟, 老扎用这个光碟教小札写编程, 没几天就跟不上儿子, 给儿子买了个编程书
- 小札自学看完了书, 就喜欢编程, 不喜欢写作业, 老扎没逼他写作业, 而是请了个专家教他编程
- 小札在哈佛同时读IT和心理学, 20岁的时候在宿舍弄出了facebook, 一周访问量就超过哈佛官网, 小札决定退学去硅谷创业, 这么荒唐的决定, 老扎也是大力支持的.
- ……
===============================================
莱昂纳多和扎克伯格
一个是演艺界翘楚
一个是IT业大佬
都是站在世界尖端的人,完全不同的圆梦过程,但在我看来本质并没有不同。
不管是贫困还是中产,不管是父母双全还是单亲家庭,他们都有支持他们去实现梦想的人
都有一个共同点:老扎和李母都是无条件支持他们的梦想
从这两个素材, 我想到的关于孩子的梦想, 一些想说的话:
1) 无条件的支持很重要.
说到梦想, 不得不提到孩子的兴趣班. 作为80后的父母, 许多人的会说”只要孩子有兴趣, 那么肯定会支持”. 只有父母无条件支持了, 孩子的才会有丰富的发散性思维. 但有一个悖论是, 兴趣未必是一开始就有的, 而且兴趣是要在大量的接触中开发出来的. 孩子喜欢什么, 你不带他去接触, 他怎么会知道? 而一旦开始, 那么如何巩固加强孩子的兴趣, 也是很重要的. 那么就是下一个
2) 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
为人父母, 除了陪伴孩子, 我们确实还有其他很重要的事情, 比如赚钱, 比如置业. 但是用心的陪伴依然是不能少. 多陪孩子去做一些事, 用open的态度去看待孩子的各种无厘头, 才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养育孩子的过程, 是陪伴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
3) 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
小李子拿到小金人, 许多人都评论是陪跑20年终于圆梦. 但是, 难道这二十多年他的奋斗, 都是为了那个小金人吗? 这些年, 在舞台上的他, 其实就是成功耀眼的他, 小金人只是一个仪式. 小札在FB大获成功之前, 他玩这个玩那个, 我们能说都是没有用的吗? 这些过程, 父母都应当用平常心对待
-
子期子期引用 @ 棠梨 @ 棠梨 的话:呃,所以,跟“养娃节省论”和“孩子要不要富养”,这种是可以放在一起讨论的,哈哈~~
我是觉得,对于李母,她对小李也是富养的。不论贫富,父母用心去支持孩子的梦想,结局总不会太差,我是这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