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过得好坏,取决于你是否能持续拥抱变化
我从未觉得社会变化如此之快:2012年我研究生毕业,那时候国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对普通子弟是遥望不可及的,如果哪个同学进了国企,真是让人好生羡慕,别说户口那些额外红利仿佛奢侈品一般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辉,就是高额公积金和社保比例就足矣羡煞旁人了,更别说那些有事没事就发发东西、钱还有不少灰色收入的极乐世界里的稳定,对,巍然不动的稳定,不会裁员,不会失业。
曾有家庭困难,享受国家级助学金来自全国贫困地区的同学为了能考上公务员,不惜花费重金(估计够四年的生活费了)报名辅导班,为了留在大城市,为了获得公务员的工作,为了能改变出身和阶级。我没那样的“福气”,我生性追求自由,我不怕失业,那肯定是我把公司炒了,年少的那份自信和固执支撑着我去当北漂,漂到各地,我凭着自己的那点儿小聪明和还算不懒惰的干劲儿都能活的不错。2013年,一次我坐高铁等车时买了一份杂志,却封面文章赫然是对公务员过热的抨击和反思,我也陷入深深的思考,那些几年如一日参加公考的学子执迷于此,当一招获得录用,激动的泪水在已经不年轻的脸上滴滴垂落,泣不成声,这中间包含着多少苦闷、挫折、压抑和若有若无的畅快,时光已然过去,未来却在脚下。
2014年下半年,随着反腐整风的深入,国家务员考试从热到冷,再没有了昔日1:3000的傲娇,那些偏远山区的岗位已无人问津,即便城市的热门岗位,也再没有人动辄花上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为子女谋求个几千元的工作了。曾经考入公务员,上得国企央企,挣得铁饭碗的同学们,开始慌了,没有了任何灰色收入和福利,甚至还不如普通民营企业,持续减薪,岗位合同制,裁员危机,一系列政策如下饺子一般,一个接一个,让人越来越不明白,这才几年光景,为何什么都变得那么快?
闺蜜在二线省会城市一家大型央企的地方分公司,从换岗减薪,到深度减薪,最近几年眼看着这艘巨轮从盈利到亏损,从亏损十几亿元,到清算破产的边缘,如今被定为国资委僵尸企业,昔日辉煌早已不再。闺蜜身怀六甲,打算休完产假就去找工作。她曾想这份工作可以做一辈子,至少也是十年吧,为了这个企业她母亲家搬家换房,如今什么变得都没有变化快。
今天听和君赵大伟老师讲关于互联网课程,更是感触颇深:连BAT这些走在互联网最前沿的新经济企业已然有些“老”了,新生力量如Uber、Airbnb代表了更前沿的互联网发展趋势。马云在从IT(信息技术)往DT(数据技术)转型,马化腾在思考微信之后的下一个王牌产品是什么,没有谁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的,BAT尚且如此,国企改革亦是要顺应时代发展,更何况你、我?
拥抱变化,因为变化一直都在。这样的时代只会留给随时拥抱变化的人,他们持续学习,不故步自封;他们积极分享,不吝啬交流;他们寻找机会,不胆怯畏缩。在这股变化的洪流里,以自己的核心实力为圆心,既要坚持自我,又要不断尝试更新、剔除、增加、优化、重构……
回头看描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小说,你会惊讶于那个时代人们的愚昧,社会思想和经济长期处于一个状态达竟然有十年之久,让我们不可想象。绝对稳定的状态是不存在的,你不去努力就会被那些努力着、探索着、失败了又重新爬起来的人们所抛弃,被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抛弃了。这是最自由的时代,给你各种机会,却也给你一种“速度”,让你停不下来,也不能停下来。这就是我们,身处变化中的一代。
还好,毕竟我们还年轻,拥抱变化从心理开始,从计划开展,从行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