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容听书笔记】16年3月——吕后传奇 (五)
废立之祸:
在刘邦废长立幼的过程中,吕后胜利了,保住了了自己和太子的地位,本来占很大优势的戚夫人却失败了。吕后派人请来的商山四皓在陪太子赴宴的过程中,刘邦对戚夫人说,太子羽翼已成,看来是不可能再换掉他了!戚夫人当场失声痛哭。年迈的刘邦当然知道戚夫人痛苦的原因不止是因为刘如意当不了太子,更是因为刘邦年迈,身体状况也每况日下,她是怕刘邦死后,没人给她们母子做主,吕后作为被挑战的头号人物当然不肯善罢甘休。
刘邦的心思很快被他手下的大臣赵尧看破了,他向刘邦献上一计:让赵王如意到自己的封地赵国,再为赵王配备一名刚性的大臣保护赵王。赵尧推荐的大臣就是那位在朝堂上坚决反对废太子的结巴周昌。刘邦想,吕后等人对周昌确实有些敬畏,让他保护赵王,应可无虞,于是任周昌为赵相。几天后,周昌和10岁的赵王如意离开长安去赵国上任。
几年后,戚夫人的大靠山刘邦驾崩,吕后开始了她的政治报复。她掌权后第一件事就是令人把戚夫人抓起来,剃光她的秀发,给她穿上用红土染就的囚衣,戴上冰冷的铁枷,关在“永巷”里去捣米。客观地说,戚夫人作为挑起政治斗争者的始作俑者,这是应付的代价。如果戚夫人赢了,吕后估计也好过不到哪儿去。
如果戚夫人这个时候懂得隐忍,她很可能就在这样的劳动改造中了其余生,惨是惨点,但至少生命无虞。只要命还在,就有翻身的机会。可是她却愚蠢地唱了一首要了自己和儿子命的歌: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这首歌明显是让儿子刘如意来给她报仇。吕后本来应该没想拿十几岁的如意怎么样,但听到戚夫人这首歌后就不得不小心了。她连续三次召刘如意进京,周昌知道吕后不怀好意,每次都以赵王有病相推辞,不让赵王进京。吕后拿周昌没办法,于是使出调虎离山之计,先召周昌入朝。周昌前脚刚走,吕后后脚就派人把刘如意带进了京城。
吕后的儿子,也就是当朝皇帝刘盈性格敦厚,他知道自己的亲娘要杀如意,就拼命保护弟弟,吃饭睡觉都在一起。吕后一时之间找不到下手的机会。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一天,刘盈一早想去打猎,而刘如意因年幼起不来还呼呼睡得正酣。刘盈以为这一会儿工夫没有危险,就自己一个人去了。当刘盈打猎回来时,刘如意已被吕后派人用毒药毒死。当年刘如意才不过15岁。
吕后毒杀了刘如意后,又下令砍断戚夫人的双手双足,挖出她的眼睛,用烟把她的耳朵熏聋,又强迫她喝下哑药,然后扔在猪圈里,命名“人彘”(彘zhi,猪)。此时的戚夫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吕太后处置了戚夫人后,叫刘盈前去参观她的“杰作”。刘盈询问宦官那个蠕蠕而动的球形怪物究竟为何物?宦官告诉他,那是戚夫人。刘盈一听,惊倒在地,放声大哭,说:“太残忍啦!哪里是人做的事,太后如此,我还凭什么治理天下!”
吕后让刘盈看戚夫人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教育刘盈,千万不要忘记政治斗争。而刘盈却因为过度的伤心和惊吓而一病不起。此后,刘盈不理朝政,七年以后过世。
谁该对戚夫人的死负责呢?有人说是因为商山四皓,如果他们不出山,刘邦就不会改变废长立幼的心意;也有人说张良该负责,如果不是张良向吕后献计,吕后的目的也不能达成;也有人说刘邦该负责,既然答应了戚夫人,且最终决定权又在他手里,如果刘邦执意要换,坚持到底,那么一定会是另一种结局;也有人说戚夫人自己该负责,以区区一个人的势力去对抗一群人的势力,无疑以卵击石!还有的后人常常将戚夫人之死归咎于吕后的残忍。但是,在当时那种她不杀别人、别人就杀她的社会环境下,吕后做的事符合她的性格。应该是不论是谁获得了胜利,失败的一方自然难逃一死,都只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而已。
我还是认为戚夫人太年轻,没有心计,只是凭借刘邦的宠爱就想上位,如果刘邦年纪再年轻些,也许会是另一段不一样的历史吧!
你最后的观点 我挺同意的 只凭宠爱。。。 很难哦 除非也是很有能力很有心计
恩,女人有心计才能在那宫中生存。
也不完全是这个原因!吕后能说韩信这件事看出,她一直布局,掌握权力,请人出山只是敲山震虎罢了
吕后杀韩信,打错
国荣,你用的听书软件吗?which one?
sorry, 国容
赞同,吕后都是很主动掌握机会,把握机会,创造机会,在今天也是跟女强人!
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