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我的读书笔记—4月

来自21天变财女・239篇帖子・2277人参与

发帖
王小新要快乐

【小新读】第十二篇——《朗读者》

王小新要快乐
王小新要快乐 王小新要快乐 2016-04-25 17:01 阅读(1067)

     大学时期,我看过这本书改编的电影。也一直收藏着。对我来说,起初吸引我的只是电影里那些性爱的镜头。在中国这个社会环境下,再好的著作也是带着黄色的标志,被抹除,被洗涤干净。

     手上这本是译林出版社的纪念版。159月第10次印刷,由钱定平翻译的,曹文轩写的序。

     一如既往的,我是先读文章,再回头读序。就如曹文轩所说的,这是本给人带来庄重感的书。这里,只有严肃的主体、严肃的思考与严肃的言语。没有无谓的调侃、轻佻的嬉笑和缺少智慧的所谓诙谐。这是一部典型的德国著作。阅读这样的作品,容不得半点轻浮的联想,而阅读之后就只有一番肃然起敬。

      如果没有认真地品读原著,只是看一次改编成的电影。可能里面的很多场景的描写都显的特别的乏味。要把一本著作,压缩成只有2个小时不到的电影。必定很多细致的内容都被删掉了,只留下重要的主干。所以,看到人会觉得并不是特别的明白。个人觉得先读原著,再看电影,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每个人能从中获得的是什么。

       带着不同的心态去读同一本书,得到的收获是不同的。

       在像看故事一样大体粗略的读了一遍之后,我把大学时候留着的完整版的电影又看了一遍。然而这并不能满足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说不出的不痛快。所以,我觉得带着庄严的态度再读一遍。

故事是以主人公回忆的方式开始叙述的。既遥远又现实。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关于他们人生中彼此交汇的三段时光。米夏和汉娜,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和一个三十六岁中年妇女之间的故事。

       第一部分,讲的是米夏和汉娜的第一次相遇。米夏生病了,遇到了帮助他的汉娜。之后,为了感激汉娜的帮助,米夏去了汉娜的家里。和大多数感情故事那样,他们在一起,有爱,有性,有争吵,有嬉笑。   但是,又和大多数的感情故事不一样,他们之间多了朗读。从《奥赛的》到《爱米丽亚·迦洛蒂》到《阴谋与爱情》到《一个窝囊废的生涯》到《红与黑》到《战争与和平》等。米夏越读越声情并茂,汉娜越听越心潮逐浪,思绪纷飞。就如同所有的初恋那样最终夭折了,汉娜不告而别,成了男孩那个夏天的唯一遗憾。

      第二部分,讲的是米夏和汉娜的“再次相遇”。生命中那最鲜艳美好的花蕾,再次遇见时已经黯然失色。米夏是在参加一次涉嫌纳粹集中营罪行的审批法庭上,再次遇见了汉娜。此时,他们并没有相互热情的拥抱在一起。这种热烈的情感,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复存在了,直到最后那段时光也是如此。纳粹暴行的那段指控,一开始就是对汉娜很不利,再加上汉娜的认真、直白的回答,更让审判员对此没有好感。坐在观众席上的米夏,目睹着整个审批的过程。米夏内心充满了矛盾,他无法原谅汉娜在他人生最美好的时刻,突然离去,也无法原谅汉娜关于纳粹集中营内犯下的罪过。但是,他却明明中知道这一切有另外的一种可能,知道了汉娜的秘密。在揭开,还是不揭开的问题上,难以抉择。最终,他还是放弃了,在一个当事人宁愿以终身监禁来保守自己秘密的情况下,他放弃了,对于汉娜的眷恋,恨意,理解还是谴责,通通放弃了。

      第三部分,谈到的是米夏,后来的人生。他工作、结婚、生子。却没有像正常人那样,幸福的过着平凡的生活。他和妻子离婚后,又重新朗读起来《奥赛德》。汉娜再次成为他的生活或者精神上的寄托者。他把录音机和朗读录下的磁带全部邮寄给汉娜。在与汉娜的再次交流中,朗读,让米夏的生活更加充实起来。直到汉娜学会了写,学会了自己读书。两列本不该交会的火车,再一次可以齐头并进的时候,年迈的那辆列车噶然停止了。

      爱,不是他们之间的全部,到后来,他们也没有彼此流入出深情的爱恋。朗读,也不是他们之间的全部。就如书中所说,朗读本来就是他对她讲话、同她交谈的一种方式。因为朗读,让他们彼此之间交融更加深邃。也因为朗读,让他们彼此人生一直相伴到最后。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5)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
1.16951298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