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拒绝,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1
2月28日,我在简书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到3月26日,我在简书上发布的前10篇文章中,只有2篇被收入到首页,而且这两篇都是翻译的文章,并非自己原创。
从4月12日到25日发布的10篇文章中,有7篇被简书收录到首页。对我来说,这是非常直观的进步与最宝贵的肯定。
在频繁被拒的过程中,我也频繁地阅读“高冷拒稿官使用指南”,一一对照自己是不是犯了指南中提到问题。
为了改进排版,我放弃了富文本编辑器,开始学习Markdown。为了提升文章布局,我开始研究简书签约作者的文章,学习他们的文章思路与逻辑。 慢慢地,我的原创文章也开始被收录首页,也吸引到一些知名公众号进行转载。
一次次的拒绝,给了我一次次反省和提升的机会。我想,这也是简书首页让人着迷的一个原因吧。每一次投稿,就是一次机会。现实生活中,还有谁会如此耐心地一次次给你机会呢?
2
即使多次被拒绝,也并不可怕,因为那并不是事情的最终结局。
2008年时,我在天津读大学,学校有一些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名额。我们英文系的小伙伴们都特别向往这个机会,觉得自己学的东西马上就能派上用处了。
经过了两轮的筛选,我在最后一轮笔试中被刷下。看着入选的同学兴高采烈地去参加培训,我心里很是不甘。我想如果不能直接参与奥运,那我就曲线救国,找一份在北京实习的工作总可以吧。
就是这样的想法促使我投出了多份简历,最终接到了NBC的面试电话(NBC是奥运会北美地区的授权转播商,奥运后网上流传得最广的开幕式版本就是他们拍摄剪辑的)。这不仅是一份有报酬的工作,也让我有机会在现场观看奥运会开、闭幕式,亲临现场地参与了多场精彩赛事。
因为学校的拒绝,我才被迫打开思路,寻找新的机会与可能。
这份工作的得来,其实也并不顺利。因为在面试后,我依旧被拒了。虽然很伤心失望,我还是非常礼貌地回复了对方,感谢这次面试机会。
就在这封邮件后,对方发来邮件说有一个成员临时不能如期入职,而他们觉得我是所有被拒的人里表现最好的,最终把这个机会给了我。我觉得那封邮件可能就是他们作此决定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的智商与能力相差并无多少,而应对“拒绝”的态度,才是造成人与人之间差异的原因。当我们被拒绝了,才有机会展现出更加丰富的自己。
3
在一个TEDx演讲中,有一个叫Jia Jiang的人做了一个“100天求拒绝”的实验。他列了一个特别的待办清单,不以完成上面的任务为目的,而是以被人拒绝为目的。
这单子上有哪些注定会被人拒绝的事呢?
向陌生人借100美元
要求商店把甜甜圈做成奥运五环的形状
通过联邦快递给圣诞老人寄个快递
坐在警车的驾驶座
买四分之一只虾
试驾一辆豪车
坐在林肯雕像的大腿上
他做这个实验的初衷,是为了克服自己对“拒绝”的恐惧心理,让自己更加坚韧。通过这个实验,他得出以下结论,“害怕被拒”给人们心理带来的破坏性,要比“拒绝”本身更大。
另外,他也因为这个实验,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书,获得了许多演讲的机会,开创了“抗拒绝”的企业培训。
当我们不惧怕“被拒绝”时,我们才真正取得了成功的资格。
4
我们不该因为被拒绝而感到羞愧,相反,这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总是被拒,才说明你总是在尝试啊。如果有人告诉你,有一件事,你只要做了,就一定会成功,永远不会被拒绝,那么这件事其实就没有去做、去尝试的意义了。
有时我们感觉总是被拒绝,想往前再挪一步都特别困难。其实这说明我们正走在对的方向,因为前方才是河流的上游。总是顺风顺水的,最终只能被冲到下游的烂泥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