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我的读书笔记—5月

来自21天变财女・290篇帖子・2404人参与

发帖
梅若香

我读《童年的秘密》

梅若香
梅若香 梅若香 2016-05-04 17:32 阅读(880)

       四月份,感觉我家闺女有点难带,一岁7个月,但是个性已经逐步表现出来了,加上自己的急性子,实在找不到很好的方法来教育小孩,所以没办法,就想着恶补育儿知识,在精挑细选下,终于敲定了《童年的秘密》这本书,希望能解开我自己的疑惑,让我在妈妈这条路上能越走越轻松,所以四月就差不多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来看这本书,理论累的书真的是看得有点枯燥,但没办法,为了自己和小孩,我也硬着头皮看完了。下面是我从书中摘抄的一些段落和让我受益的语句,分享给大家。

     

瑞典诗人和作家爱伦·凯曾经说过:未来的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界。

 

 

童年时期受到的创伤是缓慢而持续的,它对人的影响会一直存在。然而,人们却没认识到它是成年精神病人的潜在病因。施加这种伤害的对象都是父母,尤其是那些喜欢对孩子发号施令、给他们压力的父母。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越亲密,这种伤害造成的影响就越大。

  

因为他们依然还是个孩子,依然在过着童年生活。因此,要想解决儿童的问题,就必须学会观察。要从心理角度进行观察,通过与孩子打交道来了解他的内心,来发现他与成年人相处时所遭受的心理冲突。

  

通常一个儿童不能健康地成长和发育,根本原因就是成年人给予了压抑。成年人是比较抽象的,不是指特定的某个人。 

 

直到现在,人类的思想进步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才意识到,那些原始的守护者和施舍者,都应该为自己的言行受到控告。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守护者的身份,他们全部都应该受到控告。 

 

我们不要过多地关注自己而忽略儿童的心理感受;我们也要相信,只要努力,我们也可以完成之前认为不可能的事。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就会对儿童的精神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慢慢地,我们会明白成年人的心理世界与儿童的有着巨大的差异。

 

 

对于新生儿,圣约翰的《福音书》中有句话说得好:他在这个世界中,然而这个世界却不了解他。

  

同理证明,成年人要想让新生儿茁壮成长,除了要关心他们的健康,好好照顾他们之外,更需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新生儿柔弱的状态其实是孕育不同性格的温床。 

 

新生儿最初的学习能力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他聚精会神地观察、倾听周围的环境,模仿别人的发音、语言。先从简单的词语开始,最后到能说出流畅的句子。 

 

儿童自身的成长对其个性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这个过程要想良好发展,就必须遵守某种规律和服从某个进程。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过程。

  

人们最困惑、最无知的地方就是他们意识不到儿童同样有乐观向上的精神生活,虽然儿童当时表现不出来,但这种精神生活的提升变化,也一直在慢慢完善,只是这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儿童就像生活在黑暗世界的一个无依的灵魂,他渴望着光明,渴望积极成长。他用自己意志的声音呼唤着,渴望着,想要让软弱的肉体变得生机勃勃。但令人惋惜的是,在他身边,总有一个不怀好意的巨人,随时等着扑向他,压垮他。

  

感期是一段特殊的时期,是生物在初期生长发展的阶段所具有的特殊的敏感性。它是一种禀性,时隐时现。在个体想要获得某种特性时会表现出来,一旦完全拥有了这种特性,其敏感性也会消失。 

 

其实儿童和动物一样,儿童有着一种儿时特有的本能,是他生长发育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会使儿童做出惊人之举。如果儿童在敏感期没有按照自己的敏感性指令行事,就会使这种敏感性减弱直至消失,这种天赋也会永远丧失。

  

耶稣基督的博爱真言里有这么一句话:不要让你的右手知道你的左手正在帮它。 

 

俗话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不要因为成年人的疏忽影响了儿童的发展。虽然儿童在一个与心理不和谐的环境中仍可以长大。

  

一般来说,这种对秩序的敏感性大约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并持续到第二年。大多数人们都会认为儿童是没有秩序感的,所以当说起儿童对外界秩序有敏感性时,很多人都会觉得惊讶。 

  

这种敏感性是儿童产生意识的前提,这是人类的本能,关于洞察力的本能。这种敏感性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的力量,它是在意识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的。心理发展离不开这种敏感性,换句话说,这种敏感性是心理发展的第一步。 

 

智力中所有的东西在最开始的时候都起源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内在的需求导致了儿童内在的冲动,因为这种冲动去观察才是真的观察。这种感觉或兴趣让儿童选择外部环境中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深入地想一下,如果儿童有能力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想法,儿童就会清楚地告诉我们,他并不相信我们这些成年人,就像我们成年人不相信他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儿童和成年人无法理解对方的根本原因。

 

其实儿童也是有内在需要的,成年人由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根本没有考虑到儿童内心的真正需要。但是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所以这种本能也是可以控制的。 

 

只有给孩子一个适宜的环境,让孩子在这个环境中满足自己的渴望和内心需求,才能解决和孩子间的这种矛盾。 

 

行动的节奏,不是个可以随便改的概念和习惯。它几乎就像一个人的体形,是一个人特有的特征。 

 

儿童有自己的行动节奏,儿童也喜欢在这种不慌不忙的节奏中进行某些活动,可是儿童的节奏和成年人的节奏是不一样的。当成年人看到孩子做事的节奏时就会觉得非常不舒服,就会有种想改变儿童节奏的冲动。 

 

在安静的心态中,包含着谦逊的态度和理性的思维,这个就是能够客观观察孩子的前提。所以说,教育工作者需要这种能力。 

 

一个孩子的成长也就是必备这三点而已:合适的生存环境、内心平和的老师以及能够引发孩子兴趣的教具。 

 

人类真实的本性隐匿于自身中,这种本性在胎儿时已经形成,因此,我们必须正视且允许这种本性自由发展。 

 

发脾气是一种致命的错误,情绪波动大会使我们看不到孩子的内心。所有的事情都是因果相随的。人类会发脾气是因为不欣赏别人的行为,这种看不起的态度被发脾气遮盖了。 

 

学会给予别人尊敬,代表欣赏别人;改变不好的环境,说明可以净化心灵;尊重别人的意见,可以变得平和;在维持生活的基础上奋斗,能获得快乐;遵守风俗习惯,可以让我们自律;得不到想要的贵重物品,可以帮助我们节省。  


这个世界赐予儿童的唯一自由就是玩玩具,可是,他们应在此时为以后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在父亲眼中,他们指导的方式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这些都是为了孩子才有的付出。他们往往都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希望,觉得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有地位的人。 

 

很多时候,孩子会认为自己有责任管理好自己的活。

 

 

只有这个时候,孩子才能够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想拥有责任感,那么他的内心就一定要很强大,他必须要有足够的自信支配自己的所有活动。如果一个人很自卑,那么他一定是个无法相信自己的人。

 

 

一个心理健康的儿童不是要在危险中勇敢,反而是对事物一种周全的考虑,可以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危险,以及如何同危险共存。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没有多少真实的事情。相反,他们的世界充斥了谎言,他们为了成全自己的利益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对孩子会产生什么影响,他们毫不在意。 最

 

 

现阶段,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正确对待我们的孩子。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给予他们必要的权力,只要我们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社会就能成为适宜孩子成长的社会。

 

 

如何才能完成,这个就需要家长将自己对待孩子的感情升华,变成没有利益的纯净的感受。家长们的眼光应该都停留在这里,并且坚决履行好自己的责任。

 

 

环境对生命有正反两方面影响,环境对生命的正面影响作用越强,个体的生命就会越充满活力、越旺盛。反之,环境的负面作用越强,生命就被摧残得越严重。


     后记:很多时候,我们作为父母的往往只会把孩子当成一个孩子,并没有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常常会在父母这个角色中而忽略他们的感受。有时候为了父母的权威而逼迫孩子接收不愿意接受的东西。当然,我们作为父母,有责任引导我们的小孩往正确的道路上引导,有责任给他们好的教育,但是,这是不是有个度呢,我们给予孩子我们的爱,让他们感受爱,感受到平等自由,然后快乐的生活。或许,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去物质化的给我们的孩子提供全身心的心灵感受,对我们的孩子成长更加的有利。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1)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
0.857189893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