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阅读】《去山里盖座小屋吧》
不管是在看美剧的时候,还是后来看《超级全能住宅改造王》,很羡慕的一点的,就是在树上盖一间小木屋,一个属于自己和小伙伴的秘密基地,或者是可以把自己的房屋改造成喜欢的样子,这是件很让人向往的事,但往往也只是向往而已。
大概除了外部原因,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很多时候一个好的设计是很个性的事吧,你的生活状态,你的家庭情况,你的习惯、职业、预算各个方面,要如何在有自己特色的情况下,又让各个因素平衡的过程,所以除开硬件条件外,虽然建造一个可以在假期的时候,一群好友,离群索居、闲散自由的状态中有着这么一间自给自足的小屋,看的上去是件很有趣的事情,但往往很少会有人去实践。
而在看到中村先生的这本《去山里盖座小屋吧》的时候,却开始觉得很多时候,去平衡这些事,在自己的想法和保留原屋的记忆下,按照自己的想法,偶尔的在改造中不断的蹦出新的想法和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的设计灵感,一点点的创造出自己的小屋,在很多时候,没有实现下来,仅仅是自己的叶公好龙,就如同环游世界这个大部分都会填却很少人会实践的梦想一般,不过虽然说仅仅只是有过这个想法,但对书中的这种状态还是很让人羡慕的。
书中讲述了改造山间小屋的全过程,从选址到改建主体结构,再到室内的装修及配套设施的完善,就如同近两年不论是看书还是电视中的日式生活态度一样,简单的设计,但可操作性强,在生活中去发挥自己的生活创造力,去找到生活中的舒适感,而不是以买买买去创造生活的幸福感。
选择一处房屋,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房屋和家居应保有自己的特性和顺应居住人的脾性,它不止是一个住宅,但真的做到这一行的时候发现往往不是这回事,尤其是对近几十年在四处拆建的中国来说,很多时候拆掉了一座几百年的老房子,砍掉了百年的大树,盖起了一个又一个不断搭建的“几十年的新房子”,一个模板套用另一个模板,每个城市与城市间越来越像,就好像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对房屋的概念就是觉得只要是屋里屋外被分隔就好,往往与自然间,与季节间,与原有的回忆间越隔越远,就像一个好的生活状态一般,一个合格的改造是否应该就像书中作者的小屋一般:为了保留“拓荒者精神”,对拓荒夫妇的小屋原结构为核心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因为房屋的幸福感不是来源于面积大小,而是有多少能给人带来舒适感受的区域,是否是让内心自由平和的庇护所(就像作者对小屋的心情描写一样,一进小屋,就有种小动物回到自己巢穴般),来打造了格局,附带上一些简单却又让人欣喜的装置和生活小机关,最后加上三五好友就成了属于自己的“LEMM HUT”。
P.S.最后面那个床在没住人的时候是放寝具的,门属于透气但又保持部分隐秘性的那种。
我之前看新闻 好像是塔吉克斯坦 有在森林中盖一座 玻璃屋 也很漂亮
在印尼那边 有用竹子该的屋子
在树上盖 的 听说过 但是没见过
对的 死贵的 一晚上 人民币 几千呢 住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