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露痕读书16027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
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她还有一个身份是钱钟书的妻子。
从百度百科搬出这些,只是想让更多的人更清晰地了解她。
世人称她为先生,在中国这样的社会,这无异于是对女子最大的认可。
她用百年人生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世间好女子。
百年,相较于沧海桑田,只是弹指一挥间。人生奇趣无止无尽,能像杨绛那样活得充实、恬淡、知足又不卑不亢的人,确实难得。
她生于乱世,心里却有一份与世无争的宁静。
为了支持丈夫写作长篇小说《围城》,杨绛心甘情愿地揽下了所有的家务活,并辞退了保姆以减少开支。
这一生,她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四十七岁那年,她着手翻译《堂吉诃德》。为了能更加精准地翻译这部著作,她开始学习西班牙文。历经二十年,《堂吉诃德》终于在一九七八年与广大读者见面。
美好源于最初的家庭教育。
杨绛的父亲叫杨荫杭,字补塘,又名虎头,笔名老圃,是当时十分著名的律师,曾先后考入北洋公学、南洋公学,后留学到美国、日本,取得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硕士,创办过无锡励志学社和上海律师公会。担任过上海《申报》编辑,学而优则仕,担任过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等职。
母亲唐须嫈也是无锡人,在上海女子中学务本女中上过学,是当时少有的知识女性了,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所有优点,贤良淑德,长得也很漂亮,典型的南方女子,皮肤白皙,性格温雅,做什么都是稳稳当当,从不会急躁。
父母年纪相仿,又都是有知识有修养的人,在杨绛的记忆中,两个人从没吵过架,算得上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这种平静的家庭氛围,为杨绛提供了一个平和的成长环境,在那个时代,这是难能可贵的,而父母的相处方式,无疑也在杨绛的心中成为了榜样。
父母给她树立了好的榜样,给她提供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也在那个不安宁的年代给了她,大家在一起才是家的信念。
她在清华园深造,求学读研也遇到了他。爱情的故事从“我没有男朋友”“我没有订婚”开始。爱情最初的甜蜜从他每天一封书笺开始。
才情如她,却也甘愿伴爱走天涯。在外留学的日子,她把自己由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家闺秀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的小主妇,而他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独自一人照料产妇,开始了一辈子的为妻儿做早餐。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成为了传世经典。
在巴黎的这一年,让他们两个人真实地了解了法国特有的文化,也对欧洲整体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语言及文学方面,两个人一年内读过的文学经典不计其数。最美不过相爱的人一起努力,生活和求学都一样精彩,专注的美。
战乱中,夫妻携女回国,一大家子挤在一起她是贤惠的媳妇,走出家门,她是振华女中独当一面的校长,结缘戏剧,她立起了中国现代戏剧文学的第二道里程碑,然而,她在高峰期退隐,回家相夫教子,甘做灶下婢,为了丈夫的作品,她让外界的称呼从"杨绛的丈夫钱钟书"到后来的"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她的心中,装满了幸福。
在名主与法制崩溃的黑暗时期,娇小的她是他的强心剂。无心问政,却也不卑不亢。苦中作乐,最终也守得云开。
风雨过后,他们的生活依然平静。
房间里摆设十分简单,书房里的书架是最气派的,满满几大书架摆满了书,像个图书馆,古今中外的书种类齐全,而这里面的书每一本他们都读过。
两个人都是知识分子,没什么大钱,生活一直很节俭,唯独在书籍这方面,两个人从来是毫不吝啬的。没看过的书,他们都有兴趣一读,而且不限于中文书籍,他们也动用一切渠道去买外文书,杨绛称呼钱钟书为"书痴",而她也不逊色于他。
治学严谨的她如此做《堂吉柯德》的翻译工作:为了保证翻译的质量,她每天只翻译五百字左右,字字珠玑!一个句子,她会有好几种翻译的方式,经过细细比较,选择她认为最合适的,如果都不满意就重新查资料翻译,力求完美,几近苛责,追求"信""达""雅"。七十二万字的稿子,前后二十年才完成。
她对外语学习的认知简而美,让人更多了一份期待:多会一门外语,好比多一把金钥匙,每把金钥匙都可以打开一座城门。城里有许多好看好玩的东西,好像一个大乐园。你们如果不懂外语,就会比别人少享受很多东西。
再美好的人生,终究躲不开时光的摧残。
她照顾了病床上的钱钟书四年,简单的一句,钟书在哪我就在哪是最后的浪漫。九七年钱瑗离世,唯一的女儿是他们心头挚爱,最大的骄傲,九八年钱钟书离世,家从此孤单留下她一个。
钱瑗火化的时候,杨绛没有去,她需要去医院照顾钱钟书,更是不忍面对那样离别的场面,心中默默送着女儿,愿她慢慢走。
你不懂呀,如果我走在女儿和钟书前面,你想想,钱瑗、钟书受得了吗?所以,这并不是坏事,你往深处想想,让痛苦的担子由我来挑,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她的坚韧让人动容。
而后这岁月又流淌了二十余年,她依然回到了静静读书的岁月,家散了,她心中的爱不散,整理钱钟书的手稿成了她爱的表白,经过杨绛后期的整理,共有外文笔记一百七十八册,总计三万四千页;中文笔记三万多页;"日札"二十三册,两千多页,加起来共有四十卷之多,这其中她倾注的精力可想而知。
捐赠所有钱财,她的生活淡如一杯白开水,心中却有把一个人的日子过成三个人的柔情,。过了百岁的杨绛,依然坚持每天读书,吃得很清淡,睡得很少,晚上一点半睡,早上六点半就起了。平时都在房间里锻炼身体,较少下楼,可能是怕遇到熟人难免的寒暄,她很珍惜自己的时间。
她是温润如玉的女子,愿时光温柔待她。
好想看 好像看
一直很敬仰杨先生的为人。在这物欲熏心的世界里,不争。难能可贵,她的爱情也崇高。
我也刚看完这本书,很不错,就想作者所说,不写钱钟书的杨绛是不完整的,没有杨绛的钱钟书也就不是钱钟书了。书中有个场景,最让我感动,她给钱钟书静静的取下眼睛,看着他的脸,当时让我泪流满面。可以想象杨绛内心多么痛苦,神仙伴侣,一世爱人,情人,知己,朋友,只能来生再会。
我写的你写的书评太美的感觉,我也想看了。
好美啊,感觉
要搬家了?
不错不错! 真好 恭喜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