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思维导图,生活的助力棒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与断舍离、人生整理魔法一起风靡全日本的理念潮流。又说思维导图出马,轻松搞定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烦恼。短短两句介绍,就说出了这本书的流行程度和作用,那么什么是思维导图,用在哪些方面,又怎么使用的?怀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此书。
一、思维导图是什么?
作者说,连收音机都有使用说明书,那么像大脑这么重要的器官却没有说明书呢?!这件事成为了了他人生的巨大转折点。“既然没有大脑说明书,那我就自己写一部!”于是,思维导图诞生了。它由东尼 博赞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最初是介绍学习障碍儿童通过思维导图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后来被世界各国人民所熟识。
既然是大脑的使用说明书,所以最开始是为了提高记忆力而存在的,成为了一种有助于记忆和学习的工具。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思维导图开始被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职场等方面。在本书的第二章到第四章,作者分别介绍了日常生活篇、学习篇、职场篇的学员使用案例,它被家庭、亲子、教师、文员、公务员、讲师等人所接受,它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被证明。
思维导图是大脑的使用说明书,有助于提高记忆。
思维导图可以形象地表达杂乱的日常。
思维导图是一种沟通工具,有助于与身边人的沟通。
二、怎么画思维导图呢?
在书的第五章详细介绍了它的使用规则。
先上一张作者本人画的思维导图,结合此图来理解这些规则:
1、纸张
使用笔感好的纸张,有利于思维的连贯
使用没有格线的白纸,有利于线条(分支)自由自在的伸展。
A4纸的大小为宜,过大不能一目了然,太小画不下思维导图。
横着摆放纸张,这是根据眼球转动的方向和认知从左到右展开的特点来进行。
2、中心图像
不需要很漂亮的“画”,自己看得明白最重要。
描绘中心图像的“时间”约为五分钟。
分支适当的加入图像让思维导图变的更加有趣。
中心图像的标准是一拳大小。
3、颜色
要充分使用颜色。
色彩是大自然的体现,人光是凭色彩大脑就会受到刺激。
推荐水性钢笔,唤起流畅的思路。
4、分支
延伸有机曲线:参考女性腰部S曲线。
线条的绘制技巧是根部粗尖部细
从中心图像中最先伸出的“主支”最粗,主支及下面的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应尽量使用不同粗细,并且末端要画出优美的细尖,最好线条的尾部微微向上挑,这样乐观指数也会提升。
注重分支与文字的平衡:单词长度和分支长度应一致。
小窍门:仿照手掌张开的形状延伸曲线。
5、语言
线条上写的不是文章,而是词语。词语也有粗细变化,用以表示词语的重要程度。
1分支1词语的规则:即一条线对于一个词。
变换了思维导图上词语的顺序,就有可能想出平日里根本想不到的内容。
思维导图不仅利于分解,还有助于发掘每一个要素之间的关联。
语言的选择会影响此后思维的延展方向,所以,在思考一个庞大的主题或想要深入挖掘主题时,建议尝试改变语言的顺序或词语本身,帮助自己选择一个不同以往的思维角度。
6、层次化
层次化的规则分为“分层”和“排序”。
“分层”随绘制者的知识和兴趣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排序”指的就是这种按照某一规律重新排列的操作。
两者结合起来才算是“层次化”。
借助思维导图拓展思维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自己掌握哪些知识,对哪些知识尚不了解。
7、TEFCAS——总之先看看
T——尝试
E——行动
F——反馈,确认核实
C——检查
A——调整
S——成功
解释就是:第一部是尝试,然后是行动。在这两步中我们将会有所收获(反馈),确认(核实)自己的收获并反复调整,最后成功。
迈出最初的一步,你就已经产生了变化——比之前有进步。这正是通往成功的道路。
以上是绘制思维导图的规则,但是规则是可以打破的,不懂规则的人弄错规则和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调整规则,两者的效果截然不同。
附两张学员的作品:
我的感悟
我觉得思维导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一边思考一边动手,这既是对我们思维的一种整理,又可以反观我们的思维。同时,由于是边画边思考,所以它更有利于在着急的情况下让人平静下来。它在一张纸上的画面也能让我们拥有一种大局和团体意识,对目标与任务的详细了解,更有利于顺利完成工作。色彩对小孩的吸引,画笔对他的想象,思维导图也是一种很好的亲子互动游戏。
所以动起手来,画一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