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拖累症——读《爱是一种选择》
这本书是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强烈推荐的,他说:
“在我所有推荐过的图书中,这本书的推荐度可以列在第一位,它虽然不及以前推荐过的《少有人走的路》更富有文采和智慧,但更实用、更可操作。所有习惯在家中、在公司里、在朋友中间很过分地扮演好人的人,都该读一读这本书。”
本书介绍了拖累症,并帮助我们认识拖累症的成因、运作方式、以及如何康复。
什么是拖累症?
如果你总是扮演一个好人,可能是因为你患上了“拖累症”。所谓的拖累症,即你习惯甚至喜欢上被另一个人所拖累,意识上你总会抱怨这个人,但潜意识中却很依赖这种拖累。
事物总有两面,有阳光就会有阴影,有善就会有恶,一段关系中,当一个人是一个绝对的好人,另一个人是绝对的坏人,那么很有可能这份关系是有问题的。
比如,妻子总是抱怨:我这么勤快,你这么懒!可是不管怎样抱怨,丈夫永远是那么懒,妻子永远是一个人在操劳,表面上,丈夫应该被指责,妻子应该被同情。事实上,妻子也是受益者,因为你的懒,才能衬托我的勤劳、我的好、我的价值。如果你变勤劳了,那么我的价值如何体现呢?
拖累症可以表现在对人的沉溺,即亲密关系中的拖累,比如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子女对家人的过度责任,执迷于找自己讨厌的人做伴侣:懒汉、酗酒者、虐待狂……也可以表现在对事物的沉溺,比如青少年的网瘾、工作狂、对金钱的沉迷、强迫行为……拖累症会对人、事物、行为上瘾,表面上,他们被拖累得疲惫不堪,事实上,这是他们内心所期待的结果。
拖累症患者没有自我,他们界限不清,对他人会有过度的责任感,认为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喜欢背起过重的负担,只有在“给予”时才觉得舒坦,受别人恩惠时充满负疚和不安,总是想着要改造对方、拯救对方,会因为别人的行为影响自己的心情。
拖累症患者的过度的付出和牺牲并不是好事,因为这会阻碍对方的成长,更会让自己被拖累得越来越深,也会让自己内心的怨气越来越重。
拖累症是怎样形成的?
拖累症的背后是未被满足的情感需要。拖累症患者往往从小缺乏爱、没有存在感,所以就要不断通过控制外在的人和事才能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作者提出了一个“储爱槽”的概念。当我们内心的储爱槽是满的,我们不仅不会担心没有爱,反而愿意给出爱,但拖累症患者的储爱槽是空的。拖累症患者自己的爱本来就少,没有体验过被爱,有时还要被迫给出去爱,所以他们就要拼命地从外界去寻找爱,他们想通过拯救别人来寻找自己缺失的爱,并相信自己的爱取决于他人,相信我付出这么多你就应该爱我。
小孩子刚出生时储爱槽是空的,需要父母的爱不断注入。如果父母不能及时补充他们储爱槽里的爱,那他们也无法给孩子所需要的爱,不但如此,还有可能发生储爱槽倒流的现象,从孩子那少得可怜的储爱槽里汲取爱,使孩子的储爱槽更加匮乏。
拖累症患者由于储爱槽干涸,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去寻找东西来填满心中的缺失,这个东西可以是钱、酒、毒品,也可能是一个人,通常的表现就是沉溺。
行为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作者用一个四层关系蛋糕图来说明拖累症是如何运作的。
最上一层是看得见的外部的沉溺行为。比如网瘾、工作狂、强迫行为等。
第二层是人际关系。比如网瘾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亲子关系或家庭关系的种种问题。
第三层是各种形式的虐待。有容易看得见的积极虐待,也有不容易察觉的消极虐待。
第四层也是最底一层,是爱的饥渴。
唯有当最底层爱的需要被满足,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储爱槽是如此重要,拖累症的患者储爱槽却几近枯竭。他们储爱槽的空乏是如何形成的,又是怎样造成童年创伤的呢?
1、积极虐待
这是最明显的童年创伤,比如殴打、凌辱、强奸、情感或语言的打击。
2、消极虐待
消极虐待不那么明显却更普遍,它是指父母太专注某些事而忽略孩子在情感、心理或物质上的需要。比如有些事业心太重的父母,太过于关注工作而忽略与孩子的相处;有的父母对孩子很冷漠对孩子没有身体的接触,没有拥抱没有爱的表达;有的父母之间缺少爱;有的父母有强迫症总是控制孩子……这些都是一种消极虐待。
3、情感乱伦
有的妈妈跟老公关系不好,便把自己跟孩子捆绑在一起,甚至在孩子面前说另一半的坏话。这就是一种情感乱伦,因为孩子在情感角色成了父母其中一方的代替者。
心理学中有一种说法,是“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当父母恩爱,小孩子的心理更容易健康,但是当父母关系糟糕,幼小的孩子很容易把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造成的,这对于小孩子的心理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当夫妻关系不好后一方和孩子结盟,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负担。
4、为父母未完成的愿望而活
父母因为某些未完成的愿望,而把期待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就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父母而活。
有些人会发生中年危机,因为他上半生都是在追求财富、事业、家庭等大家都认为应该追求的目标,有一天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从没有为自己活过,突然源动力没有了,做出了一些另周围人大跌眼镜的举动。
孩子还会在潜意识里照着父母的标准和期待来生活。妈妈从小对女儿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等女儿长大后,潜意识里就会去找一个很糟糕的对象,以证明“男人真的没一个好东西”。可怜的女儿,只不过是把妈妈的想法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罢了。
5、贬低生命价值的负面信息
父母说,我怎么生出你这个没用的东西,这就是在贬低孩子的生命价值。父母从小对子女说:你这辈子什么也干不成。结果小孩真的长大后一事无成。在孩子眼里,父母向他传递的生命价值信息,无论是什么,都会照单全收。
拖累症会世代相传
拖累症患者往往会在同一个地方不断地犯错,重复一个又一个痛苦,表面看起来这个人太不幸了,实际上这是必然的结果,如果一个人的原生家庭是痛苦的,即使这种痛苦他已经想不起来,那么他心中重现这种痛苦的需要就非常强烈。虽然这很痛苦,但这种痛苦至少是熟悉的、有安全感的,而且重复过去也是一次修补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不幸福的家庭会遗传的原因。拖累症的问题源于原生家庭,如果不做改变,还会影响下一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想停止这种循环,改变是必须的。
拖累症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被原生家庭影响而具有拖累症的某些特征。书的末尾,给了拖累症迈向康复的十个阶段。
1、探索和发现
审视你的生活,目前有没有什么需要你排除其他的事情而费你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它上面?你的生活有没有隐瞒着什么?有没有什么你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特殊癖好?
寻找失落的童年,与健康人的童年相比你失落了什么,错过了什么,什么使你感到痛苦无助?
你可以把你的故事讲出来,讲给亲密的人听,当鼓起勇气说出全部的家庭真相时,可以让"否认“的巨墙倒塌,这具有重大意义。
2、制作人际关系清单
列出生活中的所有重要人物,列清楚你们之间的关系,你受过何种伤害,你怎样支持过他,或他有什么特质吸引了你。
当列清楚时,你可能会震惊,因为一些事情在生命里重复发生。导致这种重复性强迫的行为模式的动力在于患者内心深处的一些重要的、始终未了的感情纠葛。
3、控制沉溺
任何沉溺、强迫、迷恋行为都有强烈的上瘾成分,如果有严重的沉溺行为,要想康复,就要停止沉溺行为或暂时远离沉溺媒介。对于关系中伤害比较严重的,可以暂时分居或限制共处时间并严格地设定界限。
4、离开家
和原生家庭做了断,这并不是说和父母断绝关系,而是指情感上的告别,和父母说再见意味着我将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
5、为过去悲伤
正视自己的过去,为那些在原生家庭受到的痛苦感到悲伤,为自己遭受的悲惨生活感到悲伤。直面过去的悲伤对康复至关重要,在悲伤的过程中我们或许会震惊或否认,会愤怒,会沮丧,会伤心。但最重要的是,当悲伤从心底释放后,我们能够饶恕和接纳过去,这也是走出悲伤的最后一步。饶恕是发自内心的,是心口合一,是心里不再残留愤怒或怨恨。当下定决心饶恕和接受后,也就能和自己的“过去”达成和平之约,不再受过去的奴役了。
6、建立新的自我认识
如果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那些负面的、扭曲的想法使我们形成了负面的自我评价,把那些负面的信息写下来,那些信息帮助我们了解我们是谁。接下来,重新写一份清单,写下自己的一些新的、积极的、正面的评价,新的清单可以帮我们认识到我想成为怎样的人。
7、新经验
把第六阶段定下的新决定加以实践,当我们拥有一些成功的、和过去不一样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新的自我认识,并且逐步变得自信起来,会让我们发现,原来自己是多么特别,多么可爱。
8、拥有新的“父母”
寻找一些能够像健康父母一样肯定和引导我们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些正面、积极的帮助。比如一个聆听者、一个朋友、一个能够无条件接纳你的支持者等。新的“父母”可以提高你储爱槽的蕴藏量,可以肯定你刚刚建立起的新的自我认识。
还有一个新的“父母”就是你自己。不要再无情地批评、贬低自己,而是发展一个正面、积极的新声音来代替内心里的那个旧声音。
9、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当拖累症模式再次出现时,不再自我欺骗、否认,可以请新的“父母”或健康的、没有拖累症的朋友帮助你,多听听外人的建议,以帮助自己不再落入拖累症的老习惯和旧态度里。不要和那些不能为你负责人的人交往,不要再跳入另一个拖累症关系里。
10、维护和保养
关系就与车子一样,需要维护和保养,拖累症的复原不会一蹴而就,康复后仍然需要维护,定期地检查一下自己的人际关系。比如在婚姻关系中定期检查一下是否有权利和控制,是否用自己也感觉舒服的方式来满足对方的需要,性关系是否和谐,有没有婚外情,有没有对对方的过度依赖,比如“没有你我就活不下去”……总之不断检查自己的状态,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重新走一遍康复十阶段。
了解拖累症,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家庭中的心理真相。爱是一种选择,而不是强迫的义务。
-
永远天蓝永远天蓝引用 @ 我爱元宝 @ 我爱元宝 的话:谢谢你的分享,我很早之前也买过这本书,在京东上买的,但纸张和排版的质量比较差,感觉有点像翻版书似得——可能因为书本每页的字数比较多,有点不适
不用谢,这本书是翻译的书,而且里面有大量的案例,读起来确实不轻松。但书中还是有很多干货的,值得细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