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已读过N遍,每次心情烦躁时都会拿出来看一看,随便从哪一页开始,都能让自己心情平静下来。
何为断?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是为断。
斩断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斩断用不完的物品、多余物品的流通,只保留适量的物品。
何为舍?
物品在此时、在当下,只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是为舍。
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即便是以前用过的东西,如果现在已经不需要了,就不该怀着“说不定将来还有一天能用得上”的心情,随随便便地保存、收纳,而是让他们去到此时此刻最需要它们的地方,要有意识地不断把物品送出去,“舍弃”掉。
何为离?
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是为离。
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自在的空间——不断地重复拷问物品,也拷问自己的“断”和“舍”,挑选出与当下的自己最相称的物品。经过精挑细选筛选出的少量物品,能够各得其所,物品仿佛是回归了属于自己的空间。
断舍离的主角是“自己”
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选择物品时,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
“可惜”不是不用扔东西的赦免令,那些舍不得扔掉的东西,以其被遗忘在哪个未知的角落,还不如送到更需要它的地方去。扔掉多余的信息,才能让自己尽早从各种阻塞中解脱出来。
时间轴永远是现在
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需要,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能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20%的东西就能解决80%的烦恼,又何必为了那20%的烦恼花费80%的精力呢?从加法转向减法,把生活过简单。
物品是自我形象的折射
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舍不得用高级餐具也许是因为觉得自己只配使用廉价塑料品,穿着邋遢肥大的家居服也许是因为觉得自己不适合精致优雅的套装。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能够强大。利用物品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慢慢融洽,就能不断提升自我肯定感。
和物品成为朋友
身边只留下适量的物品,“自己能够掌控”的量,包括你能掌控所有在你身边的物品的位置,以及确保它们能够物尽其用,确保它能把它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一直到用完。把家从“仓库”变为“住所”。
把身边的物品保持优胜劣汰的自然循环,既留下适度的量,又确保留下的都是精挑细选过,那么就会将物品的丢弃程度降到最低。
世上有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每个人都能对号入座到其中的一种或两种。
逃避现实型。太忙碌、几乎没时间呆在家里,所以也没办法收拾屋子。多数情况下,这种人就是对家庭有所不满,不愿意呆在家里。所以就找各种各样的事,让自己忙碌起来。
执着过去型。即便现在已经不会再用的过去的东西,也会收着不可。它们多半隐含着对过去幸福时光的留恋。
担忧未来型。这种类型的人致力于投资不知何时会发生的未来的不安要素。特点是过分地囤积纸巾等日用品。
但实际上并没有扔不掉东西的人,扔不掉就是不想扔。
虽说一样东西,你把它仍在一边置之不理还是精心保管,这中间是有一点差别的,但要是到了遗忘的地步,那它无论是以何种形式被收留者都没什么区别。从实质上来讲,它们已经是垃圾了。
只要把“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换成“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就能真正的做到“断舍离”。
经过5月一整月的时间,勉强养成了保持家里整洁干净的习惯(只因靠马路边,实在灰尘多,有时就会忘了及时打扫)。
已养成的习惯或获得的收获:
(1)早起读书。每天上班前早起读书1小时或半小时,果然感觉时间充裕了很多。
(2)不使用钱包。感觉超级方便,也精简了外出需携带的物品。
(3)精简手机APP,使之更符合习惯。也减少了无意识耗在各种应用上的时间,基本已戒各种论坛。
(4)做饭完毕即刻清洁厨房。活少简便效果好。
(5)上知乎不看长答案。不知为何,知乎上的人总喜欢讲故事,即便是关于极简主义的话题,都能长篇大论一世纪。
(6)清理掉了家里大部分的“垃圾”。果然只需要定期打扫灰尘即可保持家里整洁。
(7)提前准备第二天需要穿的衣服。好处不是一点一点。
(8)通过整理衣服,发现自己:不适合牛仔裤、不喜欢高跟鞋。所以以后购物可以避开这两样东西了,并且也知道了自己适合自然、朴素的风格,应该以棉、棉麻类衣服为主。
还需要做的:
(1)清理,舍弃掉家里不用的东西并扔掉。本以为断舍离得还算彻底了,前段时间新一轮整理又发现了不少“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2)整理,为每个物品找一个应该的位置。有的物品还未能替它们找到合适归放的位置,有时随手放在餐桌上显得凌乱。
(3)收纳,按天、周、月的使用频次收纳物品。
(4)清洁,定期擦地板擦桌子,每周一次大的清洁,让灰尘也拜拜。
实践中的体会:
(1)高效的工作需要大块不间断的时间来保证,比如系统地读书、专业技能的学习。
(2)坏习惯是不能被改正的,我们需要做的是用更多的新的好习惯去替代旧的坏习惯。循环往复不要紧,别急着否定自己,校准方向继续坚持即可。
(3)心态很重要,多给自己积极的、好的心理暗示,让自己保持良好心态和快乐状态是自己对自己的义务。
(4)基于最近工作波折的感悟,以其惶惶不可终日,不如顺其自然泰然处之。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的。
赞!
me too。我也是爱不释手
我也喜欢看这本书,每次看一会就想扔东西。
6.29 不知不觉2016年已过半,接触断舍离差不多2年,一直未能坚持执行。实际上断断续续已扔掉了家里近80%的东西,可越到最后,越体会到断舍离的痛苦。
今早出门的时候狠心扔掉了一个全新的包包和很喜欢的帽子,实际上为这两样东西的去留已经痛苦挣扎了好几天,但今天扔完后到现在为止,虽感觉心痛但丝毫不后悔,还有说不出的轻松。
6.29 包包是去年十一到泰国旅游时买的曼谷包,当时对两个高度相似的单肩包难于抉择,熊先生说那就两个都买,每天换一个用天天都能心情好。实际买回来后,两个都没再用过。因为每次准备用的时候都纠结于用哪一个,继而想到自己当时的贪心,觉得沮丧和内疚。因此面对包包时总被负面情绪包围,也许为了逃避这种情绪,包包被我塞到了柜子的最角落。我知道以后我也不会用的,所以在犹豫很久很久之后终于在今天狠心丢弃掉了其中一个,但愿另一个能够被我充分使用。
6.29 帽子曾经是我非常喜欢的,当时刚毕业也算是花大价钱买的(对当年的我而言),每次旅游和外出都会使用。可是几年过去了,自己的风格早就改变了,我也已经买了更适合自己的新帽子。所以这顶帽子就算再喜欢,应该也不会再使用了。但每次想扔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强烈的负罪感,当真的扔掉后只觉得轻松,心里大大松了一口气。
6.29 总结
出:包包、帽子、挡风门条、两床旧棉絮
入:拖鞋架、牙膏两盒(说了不囤货,但买一赠一活动还是屯了),米、饮料、水果、湿纸巾等食物、日用品
其它:妹妹有一床新棉絮用不上要寄给我,果断拒绝,让她寄回了家。
早起外出给客户汇报工作,到达目的地才发现忘了带笔,不得不临时买了一支。实际上我已经好不容易才把文具精简一些了,而且由于现在习惯使用钢笔,平时只需要备份一支中性笔就够用了。所以每晚一定要多检查第二天上班、出行需要的东西,各项事物提前准备好。
断舍离似乎进入到了一个艰难的境地,就像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里说的,一直难于突破自己的K点。家里还是乱糟糟,各种灰尘、各种凌乱,懒于打扫,我不知道这种乱和懒散是不是正反映了我现在心里状态的混乱。刚刚从一份深坑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而新工作又还完全不能适应。现实的种种让我感觉压力颇大,就连前段时间培养的早起、阅读、锻炼的习惯都一一中断了。
本也删了淘宝的,忍了半天又装了回来,现在每天都会消耗碎片时间在淘宝上,好浪费好无聊的感觉。
精简家人的物品发生了几次大大小小的冲突,以后家人的东西一概不动。我现在每次处理家里的物品时,担心的不是可惜,而是被熊先生知道了骂人,他说我把中国五千年的传统美德都丢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