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7月读书笔记

来自21天变财女・257篇帖子・1951人参与

发帖
issy

如何通过一本书,产生上万元的价值?——《这样读书就够了》

issy
issy issy 2016-07-10 18:50 阅读(3222)

《这样读书就够了——拆书帮职场提升课》

作者:赵周

豆瓣阅读:四星,Issy评分:四星


第一次听说“拆书”的概念,是从去年阅读的,由国内ppt高手秋叶所著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一书了解到的。对于“拆”的概念感到很新鲜、实用。由于最近开始在她理财上输出阅读笔记,为了让自己的笔记不仅停留于信息提取的层次,所以Issy决定阅读此书。



  • 为啥要“拆书”?


拆书,就是让所读的书籍“拆为己用”。不只通过划重点、总结知识点,记录或记住这些书籍本身提供的“死知识”,而最重要的是把这些“死知识”变成自己可以立即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灵活运用的实在技能。


书中篇头提到了国内价值百万的经管类培训班,“刘一秒”现象。不少企业高管老总不惜一掷千金去听这位既没有高学历也没有成功背景的“刘老师”的培训课,听完后完全像“洗过脑”一样一边倒地称赞刘老师的课程。难道这位刘老师真像媒体报道所称,懂得高级骗术?能忽悠从乱世中身经百战的各类国内企业家?


通过文中的简要分析,作者发现刘老师(或者类似培训班的老师)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他们能将市面上早已流传已久,经过时间考验的国内外经典经管书籍的核心干货“翻译”成国内高管老总可以立即理解的概念,配以接地气的例子,在培训班上加以分析运用,从而令这些无暇读书更别说“拆书”的高管们,迅速get到更高层次的企业管理技能。


简单的说,刘老师们懂得如何拆书,更懂得如何将所拆的知识教授给别人。


大家也许了解“学习金字塔”的概念: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说阅读本身和书写信息提炼的读书笔记(做报告)最多只能达到30%的学习内容留存率,那么通过“拆书”这种主动学习方式,进行“实践练习”,甚至达到将书中知识“向他人传授/立即运用”的层次,那说明这书真是读出了价值几万元培训班的效果!



  • 听上去不错!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要明确读书目的。一本书不必通读,只读与自己目的相关的章节就好。再通过“拆书”,达到“概念”—“经验”的转变。以下是《这样读书就够了》提出的具体“拆书”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7月初时,issy阅读了《凸法则》一书。这本书是讲如何让自己的沟通更加“凸”出的,全篇都是干货。issy的阅读目的是了解如何提高自己在“面试”、“自我宣传”、“项目演示”方面的能力,因此进行了通读,并通过思维导图提炼了书中的概念干货。


关于明确阅读目的和总结书中知识这两点,相信爱读书的大家都很好理解。但是和“拆书”相关的后一点,相信做的人不多。


issy认为在《凸法则》一书中,关于如何做自我介绍的方法特别好:“不要做电梯演讲(issy注:即在乘坐电梯的时间内向对方说明自己是做什么的),而是通过问问题,联系自己工作与对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人真正对你的工作留下印象。”


这是issy提炼的书中概念,在实际生活中,issy可以如何应用呢?


其实平时经常有人询问issy的职业,对话经常是这样的:


某人:“请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issy:“我是一名设计师。”

某人:“哦设计师(开心脸),做时装设计吗?”

issy:“不是的,是运动图像设计师……(发现对方一脸茫然的表情)就是电视节目里经常出现的片头动画或者网络视频,做这些就是我的职业。”

某人:“哦……(若有所思)就是动画啊……”

issy:“这么说也没错……但也不完全对。”

(对话以更多问号和徒劳解释不了了之)


运用“凸法则”,下一次issy也许可以尝试这么进行自我介绍:


某人:“请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issy:“你经常上网还是看电视呢?”

某人:“上网(或“看电视”)”

issy:“是什么吸引你去看网页上的广告内容(或者一个没有真实人物电视广告,比如脑白金)的?”

某人:“这个嘛,应该是动态画面、广告画面的美观吧(无真实人物出现的电视广告,则应该是情节生动、画面有趣之类的答案)”

issy:“所以通过设计精良美观的网络图像(或数字画面)吸引你了解商品信息,这就是我的工作——我是一名商业数码图像设计师。”


或许这么自我介绍还不能达到让人印象深刻的目的,但是和前一个例子相比,这一个通过运用“凸法则”进行改善的例子,是不是要让人容易理解很多了呢?


虽然这里例举的是issy自己的例子,但各位财蜜在介绍自己的工作时,也完全可以加以运用。


通过“拆书”,运用自己过去的经验消化知识,提高自己,issy完成了从“概念”到“经验”的转变,将书上的知识消化为自己可以立即实践的实际能力。通过这才是读书的终极目的——学以致用。


其实不止实用性书籍,连虚构类书籍甚至电视电影也可以“拆”,只是对归纳出需要拆析的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


比如红极一时的《杜拉拉升职记》,许多人阅后即忘。但是如果带着目的去拆这本书,我们可以通过书中杜拉拉与领导的一段对话分析杜拉拉表现出的工作能力,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杜拉拉与领导对话可借鉴之处是什么,可改善之处在哪里,自己可以在与老板的沟通中如何借鉴运用。


  • 除了“拆”出自己可运用的能力之外,“拆书”还能怎样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


回到“学习金字塔”一图,能使学习留存率保持更高水平的“主动学习”,还包括“讨论”、“教授给他人”两项。书中详细介绍了包含这两项活动的集体“拆书”方式——组织一次“拆书会”。


具体而言,就是以一位主持人(拆书家)根据参与者的需求,策划组织一次有针对性的“拆书”活动,并分组、协助参与者(一次不超过30人)用一定时间(一两小时至好几天)进行拆书,最后再进行总结。


图片来源:http://chuansong.me/n/238676


以咱们“她理财”的“二十一天变财女”小组为例:@TS经常总结一些大家感兴趣的主题书单,比如“如何提高情商的书籍”。那么我们可以成立一个“情商”拆书小组,事先调查小组成员最感兴趣的“情商”话题,选择出最受欢迎的几个,再由主持人有针对性地摘选相关的书籍内容,让参与者进行讨论分析,并结合自己过去的经验或设想的场景进行实践练习。


和一个人自己进行拆书的过程进行对比,一群人一起拆书,无疑更能从他人的错误和成功经验中学习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而将自己学习到的概念,消化成自己的例子,传授给他人,无形中完成了“教授”的过程。当然通过“教授”获益最多的人应该是组织和帮助大家拆书的主持人了。这也意味着,在经常性的拆书活动中,拆书主持人应该进行轮换,让大家都有提高“教授”能力的机会。



由于拆书是一个很费力脑子过程,所以issy也发觉,如果把一本书彻底“拆透”,进行实际应用,所花时间要比阅读书籍的时间长好几倍,不过也只有这样,才能从一本几元钱的书籍读出价值上万的培训班的效果。


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经典管理成长书,作者提出的“七个习惯”的概念都不新鲜,可是大家有没有根据作者的建议,真正在生活工作中运用过这七个习惯呢?


怎么样,都到这里是不是大家都对“拆书”跃跃欲试了呢?有没有人愿意和issy一起进行一次“拆书”活动呢?



书中还有更多更具体的职场、管理相关的干货分享、拆书事例及举办拆书活动的详细方法。推荐给有需要的财蜜们细读(各大平台有售)。

查看全部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
0.4222660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