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的正确打开方式#
看到延迟满足,真心感觉亲切,这不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经典实验范式吗,这不是我们心理学人喜闻乐见的延迟满足效应吗,于是我犯起了职业病,又咬文嚼字了一番。但翻看帖子,却发现大部分对延迟满足的理解,可能只论了其一。
延迟满足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定义:
(此图来自百度百科)
实验过程大约就是:实验员找来一群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小孩当被试,告诉他们如果能忍到大人再回来时吃糖,就能获得“再来一颗”的奖励,如果在大人回来前就吃了糖,那就没有奖励了。
延迟满足实验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是个跨时间的纵向跟踪实验。几十年后研究者发现,当年能忍住一时诱惑,“着眼长远效益”,愿意等待和忍耐的孩子,普遍成就高于那些不能忍耐的人;也就是说延迟满足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可贵的能力和品质。
基于这个定义上的延迟满足,我想它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所以,我还是基于延迟满足本身的定义,用专业的视角,说生活的趣事。
我的理解是,延迟满足是一场修炼,它的背后是一种能力。
我家在很多物质开销上大都遵循延迟满足的,比如买房,买车,买大件;同时对于小件,不好意思,“别人笑我太自(kou)律(men),我笑他人看(tai)不(wu)穿(zhi)”,衣服,鞋袜,还有小家电,我依然会提醒自己,在可以延迟满足的情况下,尽量别冲动,冲动易后悔。
因为它有确实的好处:
1.延迟满足,能让你有更宽裕的思考时间,避免一些冲动后的后悔和纠结。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眼前的美好事物吸引,愿意为它花钱花时间,但事实上拥有它后,你会花多少时间,精力去使用或是关注呢?也许只是因为一时欣赏,而起了把美好事物收回家的心吧。
2.能身体力行地作为榜样,影响自己的爱人或孩子,培养他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责任。想想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没有专注力和耐心,大多是因为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大多及时满足,着眼眼前而非等待、积累,久之则容易形成了无法忍耐、等待的习惯,其实这对于今后的人生路多无益处。
3.还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物欲,比如攀比性消费或炫耀性消费。有时,同事天花乱坠的安利某包某香水时,的确会让人动心,但只要有点理智,转念一想就会发现那不适合自己的风格和生活习惯,所以就能理智的做出判断,不会流于盲从。
总之一句话,对于物质,希望锻炼自己的延迟满足能力;但对于精神层面的,情绪方面的,则是绝不延迟满足,比如给爸妈来个抱抱,跟先生撒个娇,跟闺密来场“吃喝玩乐”,因为这些行为更有利于我们感情的连接和加深,所以我也会随性的加大自己对“关系”的重视和投入。
-
x一一x一一手机码字狗
-
x一一x一一回办公室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