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10月读书笔记

来自21天变财女・209篇帖子・1536人参与

发帖
水苜蓿
水苜蓿
水苜蓿 水苜蓿 2016-10-21 22:42 阅读(485)

《小强升职记》读书笔记(一)


《小强升职记》是一本讲时间管理的入门书,这本书的脉络在序言中是这样子概括的:


1 种子——找到时间黑洞,分析时间日志,找到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2 树苗——学习四象限法则,衣柜整理法。

3 树叶——如何战胜拖延,如何要事优先,如何处理临时突发事件

4 开花——如何养成一个好习惯

5 结果——如何让想法落地 

6 收获——如何建立高贤办公区,逐步走向高效率慢生活。


书里讲到的很多点我觉得都能契合我自己的现状,我身上有很多深恶痛绝的毛病:重度拖延症患者,无法集中注意力,三分钟热度……

这些集于一身时,我觉得太可怕。


当我准备做一件工作任务时,如果觉得麻烦,大脑就会立即给自己找理由,比如不着急那就待会再做,心存畏惧,拖延自然而然地产生,直到不能再拖时候才开始急急忙忙赶工,这时候因为急躁和压力发现自己根本不能集中精力,就会更加烦躁……这样恶性循环导致整个人的正常生活状态都会被影响。


所以在时间上真的是需要进行管理的我,先从入门书开始吧。



[时间都去哪儿了]


每个人都在忙碌,然而有的人是真的很忙,而有的人是在假装很忙(特别是boss从身边走过时,是不是在赶紧切换电脑页面呢?)

真的很忙的人还分为2类,一种是会自我管理的人,用20%的时间完成了后一种人用80%的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因此用剩余的时间做其他事情。而不会自我管理的人则忙着熬夜。比如我,以前在没有拖延症这个词的时候,我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更容易静下心来做事情,那时候俗称是夜猫子,以为自己喜欢这种安静的环境;后来不知为什么就变成了如果有事情,即使前面有时间完成,但还是要拖到很晚去做,熬夜也成了常态,渐渐地称为拖延症重症患者…


不会管理时间,意味着低效和浪费。

要拯救时间,先要知道它们去哪儿了。


书中提到一种叫做时间黑洞的东西——是指它会永无止境地吞噬你宝贵的时间。

如果说它是一个坑,那我肯定就是在坑底的那个。

举个栗子,去超市本来只想去买洗衣液的,结果看到牙膏和纸巾在打折,那再买点纸巾吧,哦,这个卫生棉买一送一,好划算啊,扔进购物车,今天周末好多东西都在打折,干脆再逛逛吧看看还要再买什么…… 这是超市时间黑洞;


还有网络时间黑洞,在工作中,我经常被吸入网络黑洞。早晨进办公室,水倒好,打开电脑,等下再开始工作,先登上qq和微信,哦,有人找,回复下消息;有朋友发群里一篇文章链接,诶,蛮感兴趣的点开看看。看完后发现腾讯又推送了一则新闻,点开,看完发现下面还有其他消息……这样下去等再次想到工作的时候已经过去2个小时,快到中午下班了。



这些时间黑洞的共同特点就是提供很多相互关联的信息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的消耗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膨胀。一开始单一目的的逛超市,上网找资料,最终却花费了大量时间,就像开始拉着一根绳子,最终却拉出来了一头大象。


时间黑洞怎么产生的呢?源于我们的大脑喜欢做简单的事情的特点,刷朋友圈和写报告相比较,大脑自然倾向于刷朋友圈。


想要爬出时间黑洞的坑,需要克制自己,让自己勇于走出舒适区。


书中的老付教小强使用时间日志找到他的高效时间段。


时间日志是每隔一小时写出下一个小时计划做的事情,一个小时结束后记录下结果,以及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坚持一整天,然后分析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我尝试过但是失败了,因为对一个小时这个概念并不能很好地把握,有时候都超过了一个小时后才会想起来写出下一个小时的计划……自然就没有什么效果。


老付还提到了他自己的一套处理日常事务的方法:

(这一套工作四步法其实与后面的衣柜整理法有相近的地方。)


1 将所有任务都放进工作篮

2 立即完成那些可以在2分钟内完成的任务

   清除掉可以置之不理的任务

   把必需某天处理或者转交给别人的任务拿出来

3 将需要在特定日期处理的事情写进日程表;将交给别人处理的事情立即转交或者设置提醒;

   将需要现在处理的事情写在行动清单上

4 在最高效的时间段做最重要的事情。


[四象限法则]与[衣柜整理法]


四象限法则是由著名管理学家Stephen R.Covey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理论,把事情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时间轴划分为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

第三象限—紧急但不重要

第四象限—不重要且不紧急


对于大部份人来讲,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第三象限(紧急但不重要),把紧急和重要的概念搞混淆。因此第三象限的事务是我们忙碌且盲目的源头。老付在书中提出我们对待四个象限中的事务应该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法,并且分享了自己处理这些事务的原则。



第一象限的事情就是立马去做。否则工作或者日常的秩序就会被打乱。而第一象限的事情80%来自于第二象限中没有被很好处理的事务所产生的危机和压力。

第二象限的事情要有计划地去做。可以对任务进行分解并制定时间表。

第三象限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做。 因为有些工作本不是我们的岗位职责,就像是别人背上的猴子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却跳到了自己背上,成了自己背上的猴子。例如,同事过来和你讲“这个问题有点麻烦,能不能和你谈谈?”一般情况下你都不会拒绝,而是认真听他叙述,然后发现真的是挺麻烦的事情,你也没办法立刻给出建议。于是你说:“这个问题很复杂,让我想想回头再回复你”,用猴子法则来分析下,如果这个工作难题是一只猴子,在同事与你交流前,猴子是在同事的背上,然而你听完同事的讲述表示要仔细考虑后再和他讨论。这时同事背上的猴子就自然转移到了你的背上,而同事反而变成了监督者,他会时不时地跑来问你“那件事你考虑的怎么样了”“我们什么时候再探讨下?”

在使用猴子法则时候,就是把猴子放回它的主人身上。当然此法则也仅适用于明确职责的情况下,确定这只猴子不是你的,同时也要注意沟通方式,不要太生硬。

第四象限—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尽量少花时间,不要在精力集中的时间做。


以上第二象限的事情要有计划进行任务分解,可能会出现各种头绪,一团乱麻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老付也有给支招——衣柜整理法。

衣柜整理法有5个流程:

1 ,捕捉——把一切引起我们注意的事情放到收集篮里,而不是想起一件去做一件,记忆总是有限制的,我们记得的答应别人的事情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更多的是水面以下我们答应别人但是忘掉的事情。

2,明确意义——迅速分清收集篮里的杂事,哪些是可以行动的,哪些是不可以行动的。当然这个过程在大脑中进行就可以的,不必一定要写下来或者花费更多时间。

不能行动的任务包括无聊的事情/将来某时的事情/只需要归档的工作。

可以行动的任务包括2分钟行动/需要多方协调的项目/任务(制作项目进度计划)/直接去做的行动/指派给别人的事情/特定时间做的事情。


在处理收集篮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脑袋里只装一件事的原则,有利于我们更加专注和更有成就感。同时,一件事情做完再开始另一件事情也能帮助我们减少压力。


3,组织整理——把以上收集篮中的杂事分别列入日程表和清单中(如将来清单/行动清单/项目清单)

个人认为有点麻烦,第二三步骤其实有点花时间,可以考虑合并。


4,深思——深思让我们抬头看路。在一个新的高度去看待现在所做的工作。


小强升职记中还提到在行动之外我们也需要深思。


每天只忙碌工作就像是在低头赶路,总是低头赶路会撞到电线杆的。

而深思让我们抬头看路。

我们放进清单中的事情琐碎而繁杂,因此我们必须要对这个清单进行修剪和孵化,不论是将那些我们不感兴趣的事情从清单中划掉,还是将时机成熟的事情从清单内跳出来做进一步的思考,都有利于我们保持清晰有序的头脑。而且思考能够帮助我们把目光从脚下移到更远的地方。通过对自己一周工作的重新审视,向自己发问:我的目标是什么?今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如何取舍?当我们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去看待现在的人和事,你会有前所未有的发现。


养成深思的2个习惯:


(一)  每天下班前问自己4个问题

1 今天做了什么?

2 对哪些比较满意?哪些不满意?

3  推进了哪些重要的事情?

4  明天的规划是什么?


如果一开始试着养成习惯的时候,可以将问题做成小卡片摆在桌子上,每天提醒自己回顾。


(二) 在周日的早上进行周回顾(当然时间段的选择因人而异,也可以选择周五下午或者其他方便的时间)


1  清空杂事收集篮

无论是清空邮箱还是便签/整理办公桌或者是家里的环境,都可以算作是清空收集篮,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大脑和环境清清爽爽。


2 检查清单


清单里有没有已经做过还来不及花掉的任务?

上周都做了哪些事情?

清单上的那些行动具体规划到哪天执行?

正在做的项目,下一步应该做什么?现在的完成度是多少?项目要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3 收藏的内容拿出来翻一翻

我们在浏览信息时遇到有趣或者有用的干货都会点击收藏起来,可是大多时候却不会再去看第二遍,对于这些能够让我们收藏的内容如果不内化一下真的很可惜,所以可以抽出时间对本周收藏的内容再做一次浏览,加深印象。


4年度目标

回顾自己的年度目标。

比如健康,每周锻炼几次,做到了吗?财富,一年准备攒多少钱,现在完成了百分之多少?阅读,今年打算看多少本书,现在已经看完了多少本?

时常回顾自己的年度目标,对自己的进度有清晰的了解,也对接下去努力的方向和程度有大概的掌控。



5,行动——


自身体验:当我决定开始做一件系统的工作(eg:项目进度计划),喝完水上完厕所然后坐在电脑前准备开始,却发现脑子空空只能对着电脑,不知道如何下手,那网上百度下别人都怎么做的吧!拖着鼠标到处点击,忽然遇到一个新闻八卦的标题点进去,看完这条发现下面那条也挺感兴趣的,继续点击……就这样,一个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然而最开始计划做的工作却依然没有头绪。接下来或许因为任务完成时间的逼近感到烦躁,压力山大。


压力是因为焦虑,焦虑来源于缺乏掌控感。


通常造成我们拖延/效率低下/行动力差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在做的是杂事/任务或项目,而不是下一步行动。所以总感觉无从下手。这是很多人的误区,其实最后一步才是真正制作项目进度计划,一口吃不成胖子。


下一步行动是什么?这个问题就像是自行车带齿轮的踏板,我们踩着它驱动整个系统。

如果你一开始决定做的事情是进行项目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的时候,或许你会立刻拿出资料进入分析的状态对吗?



我们的焦点只有一个就是下一步行动。

行动就是可以直接去做的事情,比如打个电话,而下一步行动就是某件事情的下一个可以直接去做的事情。


我们开始一个任务的时候,先问问自己“下一步行动是什么?”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将任务分解成若干行动,然后找到下一步行动,再去执行它。执行完成后再执行下一个“下一步行动”,这样一个完整的任务就在下一步行动的驱动下完成了。


小强升职记中的老付强烈建议小强养成任何时候都需要问自己“下一步行动是什么”的习惯。我想这同样可以当作对自己的要求。任何复杂事情都是由简单的行动组成的,就像一个很大的毛绒球,只要找到它的线头,顺着线头总会把毛线理顺的。


工作上的事情是这样,生活上的事情也是这样,下一步行动可以当作我们前进的驱动力。

下次再遇见头大的任务时候,可以试试化整为零,分段实现目标,一点一点完成枯燥复杂的任务。

当我们拆分目标成为一个个小目标时,把这些小目标分解写成行动的小目标,也是有秘诀的。


秘诀一:动词开头。比如“打电话给某某”,“准备会议资料”,“回复邮件”等,以动词开头才能保证它具有可执行性。


秘诀二:内容清晰。比如“准备会议资料”虽然是以动词开头但是描述的不适很清晰,需要准备哪些资料,几点开会,会议上要提出哪些问题,等等,这些东西还需要我们一一落实,给大脑一个清晰的信号。


秘诀三:描述结果。在任务开始之前对想要的结果进行描述,描述的越清晰,产生的效果就越好。

秘诀四:设定开始时间/周期/最后期限是什么。在设定了这三个和时间有关的属性之后,就更方便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把握行动的进度。



未完待续,接下来继续读如何战胜拖延~

查看全部

还没有人回复,赶紧来抢沙发啦~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
0.3853290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