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二)——朱棣谋反
在朱棣心理,大哥的太子位不可动摇,谁让他先来到这世上又是嫡出还更早地参加了工作,工作期间业绩不算太突出,但也无大错。即便自己出战战胜蒙古军的主要军队,有无人能比的军绩,获得了巨额的奖饷银两,他也只是想封地大一点,老爹朱元璋多看他几眼。 谁知太子早薨,老爹将皇位传给了什么成绩都没有的太子的儿子朱允炆。朱棣排行老四,前三位大哥的离世,并没有让老爹考虑稍有成绩的老四:朱棣。他心有不满,但他老爹的威严不敢挑战,也没有谋反的心。谋反就是以卵击石,现在还是王爷,一旦有逆反的心就成囚了。
藩王的来历,朱元璋认为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 藩王的权势很重,拥有自己的军队,少则三千,多则数万。特别是北方边防线的几名“塞王 ”,拥有指挥军队的权力,如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连朵颜三卫都要听他调遣 。太祖朱元璋本意是要以藩王来确保朱家江山,却没有想到虽然为继任者去掉了骄兵悍将这根尖刺,却留下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宗藩这另一刺。
建文帝朱允文上位后,自知这几个叔叔挟重兵虎视眈眈,不待见自己,小侄子要削藩了,废除王爷们的封地和军队。朱棣心理有大大的不满,装疯卖傻争取时间,朱允文最终识破他的计谋,派部队来围攻他。沉不住气了,借口也有了,加之朱棣身边那个想将厚黑学运用实际加以验证的道衍和尚,旁敲侧击的鼓动他谋反登上至高无上的权利顶峰。横竖都是一死,反了,反了,儿子们有能者不用,用孙子,就接着老爹那王爷擒王的漏洞:朝无正臣,内有减额,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反了。
三年的反战开始了,九死一生。从刚开始起兵时的一帆风顺,到被李景隆80万大军追杀之时,多年征战的他,危机时刻沉稳判断形式,展现勇将风范,杀出重围并在河堤的最高处,挥舞马鞭做出召唤人的动作,麻痹敌军。似乎也是上天选择了他,建文帝给的不能伤其性命的防弹衣、护身符让他有金刚不伤之身,白沟河之战和夹河之战,绝望之际,突然一股旋风骤起,助其以少胜多。
带兵打仗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大将或是皇帝都是令人钦佩的,封建王朝选择一个个能人做皇帝,侥幸袭位的无能、不贤者,终将被推翻。
所以吴三桂当不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