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傲慢与偏见(2)——读《我在底层的生活》
这是一场窥探底层生活的“卧底”之旅,第二站作者芭芭拉选择了缅因州。她说之所以选择哪里是因为它“白”,相对单一的人口结构,很好地掩饰了她卧底的身份——毕竟在上一站佛罗里达时她的很多“同事”都是有色族裔或者是连英语都说不清楚的外籍白人劳工。
然而,就在这个白人当道的缅因州,在这个凄惨地哀求新鲜劳动力加入的缅因州,芭芭拉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好些。她最后成功应聘的家政清洁工的工作,不仅需要大量的体力,还有各种不近人性的规定和面对随时都有肌肉过度使用而受损的风险,然而时薪依然只有5-6美元,而且工作计时还被切头切尾。因此,她不得不同时在周末到一家看护之家工作,以应付基本的生活需要。
这一次的经历,不仅让芭芭拉看到了更多底层人们的无奈和所需承受的生活的隐忍,也让她见识到了一些雇主的可恶以及所谓的上流社会的丑陋。最后的最后,终究受过高等教育的她还是忍不住和雇主之间爆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战争”——因为一个同事的意外受伤,但意外的是她并没有因此而被开除,但她自己确实也没办法再在这样不把员工当人看的地方继续掩饰下去。连带看护之家的工作,她也只是请了个假然后就从此消失了。
然而,这一章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让我想起了一个我不甚喜欢,但又一直觉得很好用的一个词——“小农意识”。在中国,仿佛一切底层的略根性都能概而括之地统称为“小农意识”。其中经常被人们所诟病的一点是“敢怒不敢言”,或者说是“麻木”——当然,这可能也不仅仅是底层人们的一个略根性,甚至于你我,大部分的国人身上都有着或多或少这部分的“传承”。
很多时候我们都自以为是地以为那些底层的人们就是受的教育太少了,觉悟太低了,不懂得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然而,我们一直忽略的可能是:所谓的争取公平、维护正义,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需要有底气。面对同事被老板无情地苛责、甚至是无理的克扣薪资,你要不要出面?当你还挣扎在生存底线的时候,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出面的后果可能是丢掉工作,甚至是连累那位同事丢掉工作——TA真的希望或者需要你出面吗?就像芭芭拉的那位同事,最后她对芭芭拉没有任何的感激,甚至还可能有过一丝的恨意。这也许对于“工作,就只是一份工作而已”的我们而言有些不可思议。也许,对于底层的人们而言,他们也并非一开始就如此,只是,碰的壁多了,或者看别人碰的壁多了,自然而然就懂“规矩”了——因为别无选择。
有时候,我们总是忍不住同情心泛滥,我们如圣母般恨铁不成钢。然而,我们仅仅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甚至只是仅仅为了满足自己对于正义的欲望罢了。我们似乎从未想过对方的需求,我们所谓正义的伸张有时候更像一场粗暴的侵略。
一直想看这书 还没来得及看~~~
我正在看。值得一看~
嗯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