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测试帖子操作 用户已注销 2019-03-11
- 这个是测试年终奖领取鼓励金链接 blackskull 2017-01-11
- 她理财体验金 天气真好 2019-09-11
- 程序员桌面都长什么样?脑洞太大 用户已注销 2019-01-04
- 最怕的是大势来到,你已经没有弹药 luoluoatbj 2016-11-09
-
#理财在路上#理财路上之被动收入(37)
#理财在路上#理财路上之被动收入文/格格该原创文章,属于授权她理财独家刊载,如需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主动收入是指你必须要付出劳动,付出努力才有的收入,一旦你停止,收入也就停止啦
-
话题#人和人之间差距是如何产生的
人出生时有些差距就已经注定好这么说起来有些残忍但是事实就是这样,有钱人家出来的孩子和穷人家出来的孩子眼光完全不同。就拿买房这件事来说。我大学时家里就想在我读书的城市给我买套房子,但是又怕我毕业后没有留
-
有眼光和勇于折腾,一线和N线的殊途同归
这个话题很好,看到了许多不同的故事,也来分享周围的两个朋友,一个在一线,一个在N线,他们都靠着方向感和勇于折腾的心,让自己的资产翻番儿的涨在一线的朋友是在北京。2010年那会儿,北京北五环外的期房,首
-
八一八我身边起点和我差不多,人生轨迹和我截然不同的朋友
看了好多篇贴子,大家好像都是就房子,理财,来讲的和自己人生轨迹不同的例子。最近,我在反思,人这辈子,除了房子,还要有点追求吧?我也来讲讲,身边和我同样起点,但是人生轨迹和我完全不同的朋友吧,不幸的是,
-
用“乌龟图”来解读如何让自己变的更富有
前二天发了个帖话题#写下10条你愿意变得更富有的理由,变的更富有是绝大多数人的梦想(视金钱如粪土的人还是极少数哈)。这10条理由写起来很容易,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如何变得更富有?最近在学ISO9001
-
说说那些同一起跑线,日子却越过差距越大的熟人们
之所以发这个贴子,一是受“理财可以发财”这个话题的启发,二是看了小花发帖讲述她三个姐姐的故事,让我有所感触。其实在生活中,能玩到一块,生活圈密集交集的人群,很多都是处于同一起跑线开始过日子的,但由于个
-
中产焦虑的根源:才华不堪匹配梦想
随着《小别离》的热播,中产焦虑一下子冲到大家的嘴边。其实这几年,伴随国家经济发展的红利,百姓普遍生活水准都在提升,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奶粉)、人身安全(人大研究生雷阳)、移民等,这些无疑都让荷包鼓起来
-
小白感触:别让理财乱了你的心
我是九零后一枚。平时花钱比较大手大脚,工作一年多,都是无存款有负债(信用卡分期)的理财小白。从这几个月来到她理财社区,才开始反省自己的花钱方式。关注了几个理财公众号,也在论坛里看了一些文章,又把小时候
-
蝴蝶&新思维:“时间偏好”运用得好,对理财有益处
今天看了一篇非常有意思的帖子,就是@二小姐不乖写的为什么有些人愿意高价买爱疯7现货,而不是排队等待?我第一次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专属名词来形容那些迫不及待追求新事物的人--时间偏好。我个人对时间
-
选择三两次,人生大不同-说说我的几个姐姐
应几个小伙伴的邀请,想说说我的几个姐姐,人生的轨迹,由于几次选择而变的差异巨大,走上了人生不同的道路。姐姐是表姐,都是80-85年生人。姐a,比我大2岁。已婚有孩,定居一线城市,2人年薪保守60,基本
-
话题#我所理解的中国式中产阶级
好多国家的中产指的是收入中位数的人群,但在国内似乎不是这个意思。看了大家说的中产标准不自觉的对号入座一下。一、月收入4.5万,年收入在50以上不知道是家庭收入还是个人收入,个人收入肯定达不到,家庭收入
-
一个伪中产阶层的焦虑感
一直以为自己也勉强算是中产阶层,看了中国中产的十项标准以后,我发现自己充其量也就是个小康水平。其实我认为,中产应该是个比较广泛的概念,中产的弹性是比较大的,也必须结合当地生活水平来衡量,家庭年收入20
-
#中国式中产,我离得还很遥远~
中国式中产,我离得还很遥远文/格格该原创文章,属于授权她理财独家刊载,如需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看到这个话题时,当然首先要清楚中国式中产阶段的定义啦,大家可以自行搜索。看一下去年
-
我不是中产,也不会焦虑
看了中产的标准后,我特意去百度了下小康生活的标准:(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
-
美好的生活,与是否中产无关
每隔几年,关于“中产”的标准就会调整一下,然后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人们的围观讨论。为什么大家这么热衷探讨“中产”这一话题,因为它代表了大多数人所期望达到的一种生活状态: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丰富。像很多地
-
谈论中产,不如谈论幸福指数
早上起来看到大家都在谈论中产。我个人认为谈论中产没有任何意义。所谓的中产阶级,貌似来源于美国吧。每次大选都要说什么保护中产的利益。最近几年中国也开始谈论起来。我看@有吸管咩的帖子里列举的几项标准,个人
-
千万替父母看好他们手里的钱
为什么说“千万替父母看好他们手里的钱”呢,从我的父母说起吧,好深刻好无奈又好沉重的例子,分享给朋友们,避免再次上当。父母亲已是古稀老人,他们二老一辈子省吃俭用存了几万块钱,自己握在手里,是计划着养老、
-
经济够中产,但观念不够中产,你也还算不上中产!
首先,我特别赞同@有吸管咩童鞋在【挑刺】所谓中产阶级标准,只是个伪命题一文中的观点——网传的中产阶级标准简直就是鬼扯,我们过度纠结于自己是否中产意义不大,好好工作好好赚钱,该攒攒该花花,夫妻和睦父母健
-
不求中产,只求一代比一代好!
今天早上,我们几个朋友也讨论了中产这个问题,当然了,这几个朋友当中,就我是个穷逼,有几个已经达到了中层的某些条件了。然后她表示很焦虑。就我自身而言,如果在我这一代想达到中产,简直是痴心妄想吧,我自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