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
本文为《她理财专刊》约稿,本期完整内容请戳:《她理财专刊》第042期·别人的25岁
“25岁时你在做什么?”
“25?我在创业...”
“太棒辣!可以给我们写篇稿子么?关于25岁时自己在做什么。”
以上是和财蜜阅读君的对话,于是就有了以下这篇内容。
说起创业这个话题,现在大家一定不觉得有什么新鲜。在自主创业形势一片大好,连李总都三番五次鼓励年轻人创业的大环境下,如今连90后都成批成批地加入创业大潮。这年头,你要说你没创过业,都不太好意思跟人聊天。身边的人不是正在创业,就是已经经历过至少一次创业。
这轮大潮里并没有我,但我还真创过业。
之前的帖子里,我有零星提到过自己以前的创业经历,但都没有详细说过。这半年来刚好也产生了把之前这段经历总结成文字的想法,刚好周刊君约稿,就好好整理了一下思绪。
事情始于2009年年初,当时还在美国读研究生,已经是最后一个学期。学校一年一度的科技创业大赛又开始报名了。原本我不知道这事儿,是班上一个同学找到我邀请一起组队。我想了想,在简历上加上一笔与众不同的经历,也不错哦,就愉快地答应了。经过几个月紧锣密鼓的准备,我们进入了最终的决赛环节。其实我原本真的只是打算参加完这个比赛,往简历上写一写就行了。对于最终的比赛结果也没抱希望。但是在决赛中我们意外地得了第一名。作为冠军队,我们获得了一点启动资金(不算多),一年的办公室免费使用权,一年的免费会计师和律师服务。学校对我们的项目非常支持。总之,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我就此歪打正着走上了创业这条路。
这时已经是毕业季,周围的同学都在找工作或者计划回国,而我们几个则开始了一段和周围小伙伴都迥然不同的历程。
我远在国内的大学同学、中学同学,也都陆续知道了我在创业的消息。那时我的同学圈中还没有一个创业的,除了个别读博的,其他人都在按部就班求职、上班,只有我和所有人做着不一样的事。现在想来,也不知道那会儿怎么那么淡定。说真的,当时根本没觉得创业是多大个事儿,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
说说我们创业的项目吧。因为身处美国,可以很容易地获取到外教资源,于是我们把目光瞄准国内英语培训市场,通过网络连接美国的外教和中国的学员,为国内的人提供和native speaker直接交流的机会。简单来说,就是这两年如火如荼的“在线教育”,我们6年前就在做了。
获奖之后,我们马上注册了公司,开了银行账户,办理了各种必要的手续,马不停蹄干了起来。买域名、建网站这些事儿,实际上在我们参加决赛前就已经完成了,我想这或许也是我们能最终夺冠的原因之一吧。公司注册成立后,开始招聘、培训、改网站、做后台管理系统、招生,等等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团队没几个人,每个人都顶好几个人。而我们每个人,也都只领一点点工资,应付日常开支。可是干劲都很足。
正是那段经历,给了我充分的锻炼。因为团队里人很少,每个人身兼多职。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当时负责的事情:
师资招聘、培训、管理;
教学体系构建、课程内容开发;
CRM系统开发设计(开发工作有专门工程师,我负责提需求,和工程师沟通);
活动运营;
完善business plan,见各种潜在投资人,做presentation;
最初的几个月甚至还兼任过客服工作;
还有些零七八碎的琐事就不一一列举了;
……
总结一下,我那时的工作横跨HR、教学管理、课程开发、产品经理、运营……
这段创业历程持续了差不多3年。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我在第三年的时候退出了当时已经支离破碎的团队。这三年,我付出了时间、精力、金钱,最终以失败告终。
2012年,26岁的我结束了人生第一次创业,选择回国,找了份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那份工作并不是很理想,但是给了我机会去回顾、反思,并从一种状态(创业,没日没夜工作)顺利切换到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状态(朝九晚五上班)。
去年我换了份工作,到了现在的公司,做着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儿,挺开心。
几经波折,走了一些弯路,但生活到底还是慢慢靠近我理想的状态。
很多时候,你很难判断一件事给你带来的好处多一些,还是坏处多一些。因为它对你的影响可能会贯穿始终。
那段创业经历并没有给我带来名和利,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后来的求职。但在之后的工作中所展现出的某些能力,也正是从那段经历中得来。而有过一次创业经历的我,对于创业这件事,也有了更多角度的认识。
我觉得我未来很可能还会再次创业,但下一次,我会想的更清楚,走得更稳。
而在二次创业来临之前,还是先踏踏实实认真工作。我觉得,人应该趁年轻多长本事少扯淡,少一些浮夸,多一些务实,这样的人能够走的更远。
我大胆揣度了一下周刊君策划“25岁”这个话题的用意:90年出生的妹子今年刚好25.或许周刊君是想向广大90后群体展示,25岁有各种各样的活法。有人念书做学问,有人结婚生子,有人跳槽升职,有人自主创业,有人云游四海。
我不想怂恿大家趁年轻闯一闯赶紧去创业吧,也不想规劝大家创业有风险,还是好好找份工作稳稳当当的吧。每个人有自己的性格和志向。重要的不是你在25岁选择了何种生活,重要的是,它是你所选。
但在之后的工作中所展现出的某些能力,也正是从那段经历中得来。
赞。 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经历,真是个大大的财富包。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