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有一个急脾气的小宝宝
宝宝着急的时候,会瞬间爆发,就像《菲菲生气了》里面的菲菲,喷出愤怒的火焰。
不知不觉,宝宝系列已经写到第9篇了。
-----------------------------正文分割线-------------------------------------------------------
我家小宝目前一岁半了,是个典型的急脾气,独立意识强,但是遇到不如意,就会哭闹,撒泼。本来就嗓门大,加上爱着急,小嗓子经常哑哑的。为娘我,特希望他以后会是个温文尔雅的男子,可这块百炼钢,能不能化成绕指柔,还需要很多努力,我也在边学习边摸索。
原则一:检查家长的处世方式
尹建莉老师有个很好的观点,孩子身上的问题往往是家长问题的投射。孩子缺乏耐心,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平时做事急躁,爱发脾气。
其实我对孩子还是很有耐心的,用先生的话,妈妈把所有的耐心都给了孩子。但是宝宝还是脾气急躁,后来我分析,可能是自己在和家人相处的时候,不够耐心,容易急躁,影响了宝宝的处世方式。后来,我郑重的跟先生承诺,再也不跟他打架了。以前着急的时候,我真的会掐他,拧他,虽然有玩闹的性质,但是孩子分辨不清,他可能学习了妈妈的“暴力倾向”。现在想想,真是太不应该了。最近,和先生沟通很多,带宝宝一起活动没有减少,但也增加了两个人单独活动的机会,一起滑雪,一起看电影。很神奇的,宝宝不像以前那样爱伸手打人了。
我想,对待孩子有耐心,对大多数妈妈来说并不难,那个小小的粉团儿,你恨不能摘下天上的星星给他,恨不能全部耐心全部的爱都给他。但这远远不够。在生活中,以一个耐心平和的态度处世,才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其中,又以夫妻关系最为重要。另外,就是要平常心对待孩子的着急。我是个成年人,在控制情绪上尚且不完美,何况他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呢,慢慢地,让他学会忍耐和等待,急不得。
原则二:言出必行
家里的长辈总是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去上班,孩子要哭,你就骗骗他,别让他哭。你要让他听话,就骗骗他,会有大灰狼来抓不听话的小朋友。
我不主张骗孩子。我总觉得孩子虽然小,但其实什么都懂。你骗他一两次可以,骗的多了,他就会不再相信你说的话。你以诚意待他,他才会信任你,相信你,你才有资格有权利管教他。
举个小例子:现在宝宝喜欢电子产品,尤其是IPAD上的托马斯小火车和手机上他以前的照片视频。有时候,他换衣服或是吃饭不配合,我就许诺他,一会儿给他看。如果他配合我,我就一定会信守诺言给他玩一会儿。让他知道,妈妈说话是算数的。那么相应的,在破坏规矩要受到惩罚这件事上,妈妈也是说话算数的。
原则三:规矩的标准要统一
尽量做到始终如一,处理同样的事情要给出同样的标准,今天明天后天要统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要统一,避免造成孩子思维、判断的混乱。
最近,宝宝对电子产品的兴趣特别浓厚,只要见到手机,pad,眼睛就会笑起来。等把东西拿到手,就会全神贯注的玩起来。我一直担心电子产品对孩子眼睛不好,从不主动带孩子玩。先生倒是觉得IPAD有些app,对孩子很有好处,总是带孩子一起玩益智游戏,看早教视频。后来孩子对我抢下他手中的IPAD非常抵触。我只好和先生商量,尽量统一,可以玩,但是一次不能超过20分钟。宝宝慢慢发现,我们虽然会制止他继续玩耍,但是下一次他很想玩的时候,还是会给他,再要求收起IPAD的时候,他虽然不情愿,但是不会像之前那样撒泼打滚了。
还是那句话,孩子其实什么都懂。大人或许会忘记自己的不一致,可孩子不会。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命令很难贯彻。是孩子任性吗?大人才要好好反思。
原则四:适当给孩子放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孩子也不例外,有着自己的性格和喜好。即使父母,也无权要求他们事事按照你的意愿来做,即使你是出于爱的名义。因为怕不卫生,不许孩子玩泥巴;因为怕孩子吃不饱,强行要求他把饭吃光;孩子想自己吃饭,因为怕弄脏,不许孩子抢勺子。其实你没发现,强行要求的结果往往不太好。
最近,孩子爱上每晚睡前洗脚的环节,每次都要洗上很久,我陪他的时候,会允许他自己洗,然后弄的全身满地都是水,反正一会儿睡觉衣服全部换掉就是。先生陪他的时候,却不允许他这样捣乱,孩子哭闹的厉害。后来我和先生商量沟通,先生虽然不太情愿,但也尊重我的意见。大概一个月之后,他对洗脚时玩水就没多大兴趣了,洗脚开始规矩起来。我的理由也很简单,卫生间本来就是不怕水的地方,何苦因为怕弄脏乱就剥夺孩子学习探索的乐趣呢。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慢慢独立。那么,当他自我意识萌发,不要一味制止,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孩子会收获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还能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原则五:忽视孩子的无理要求
遇上孩子提无理要求,或提出合理要求你也无法满足时,如果他哭闹不休,也要最大限度满足他吗?恰恰相反。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你一定不要满足,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协。否则只会使同样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随着孩子运动能力发展,他开始学会爬上爬下的探索。有一次,他自己把椅子摆好,要爬上桌子玩。我跟他说,桌子上有热水壶,还有电源,不可以上去,把他从椅子上抱下来,把椅子搬开,他大声哭喊,躺在地上抗议,重新把椅子推过来;我再次制止他,说明不可以玩的原因,把他抱下来,把椅子搬开,他继续哭喊,跺着脚甩着手撒泼。到第三次,他满眼泪,却安静下来,跟我说“抱抱”。我就抱着他,跟他说“你可以表达”,但是“这里不可以玩”,孩子似懂非懂的点头。
当你对孩子说“不行”、“不能做”时,孩子往往会继续,他其实是在试探你。对原则性的问题,一定要坚持,你先心软了,你就败下阵来,下一次孩子会更加有恃无恐。但如果你坚定,孩子会从你的态度上,可以知道这件事是真的不能做。慢慢地,他也会承认你的权威,知道要听家长的话。
原则六:帮孩子建立做事的程序感
急脾气的孩子往往反应迅速,但是缺乏条理,容易出现不完整和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情况。我家有宝急脾气,孩子就是如此,去上早教班,总是学东西最快,反应最快,但是也最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不听招呼。我心里很羡慕那些内向的孩子,说话做事一板一眼,有头有尾,让人感觉踏实、安稳。
怎么才能使孩子做事有条理呢?帮助他建立做事的程序感。首先应让孩子看到,父母做事有一个完整的程序。比如,妈妈收拾房间,会先收拾桌面、床铺,再扫地擦地。比如,每晚睡前的睡眠流程,先是洗脸洗手,然后是洗屁屁洗丫丫,8点整打开收音机听“小喇叭”节目。上床后,先尿泡泡,然后按摩穿睡袋,铺床讲故事,躺好吃奶睡觉。再比如,从玩具箱里拿玩具,从书架上拿绘本。不能只自己想要的玩具,就把别的玩具撒一地。别小看拿玩具这么一件小事,这是培养孩子耐性的好机会。孩子打开柜子,把别的玩具放到一边,取出自己想要的玩具,关上柜门,算是完成一个程序。玩完之后,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来的地方,才算完整做完一件事。
孩子每做一件事,都是这样,有开头,有结尾,最终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做事风格,这种行为习惯延续下去,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处世性格。
结语:
孩子的性格不是孤立存在的,和行为习惯紧密相连,都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起来的。人的性格又和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与其期盼孩子将来成龙成凤,飞黄腾达,不如静下心来,慢慢培养他的美好性格来得靠谱。
好哒,那肯定是要署名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