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金钱#教育是否离不开金钱?
几篇刷爆朋友圈的几篇关于教育和金钱的文章.
先是《寒门再难出贵子》表示贵子的门槛远比你想象的还要高, 原生家庭带来的局限性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发展高度和广度. 不要拿那些凤毛麟角的精英举例子, 这里我们说的是一个普遍概率
再是《穷人就不要搀和教育这件事了》提到应试教育制度是对穷人最公平的制度, 富人的素质教育远不是穷人能做到的
然后是《穷人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不努力, 请不要一提教育就拿穷人说事》批判一提教育就拿穷人开涮, 穷人有许多不得已的苦衷和难处, 尽管他们一直在努力.
其实我很认同寒门难出贵子这句话. 你的原生家庭, 就如同烙在DNA里的印记, 什么样的原生家庭,就决定了你什么样的三观, 而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则决定了你的发展高度. 上面的三篇文章,都有一定道理,但我都难以全部认同
这并不代表, 我们穷, 我们就不提教育了.
如果你出生在一个有爱的家庭, 不管是哪个时候, 你曾经或一直感觉到父母给你的爱, 那么, 你现在的未来已经是你父母能为你谋划的最好的未来了. 除非, 他们给的未来你不想要.
要相信, 一代胜过一代
尽管教育从来就不仅仅是金钱的事, 但是, 永远也和金钱分不开.
我很崇拜的一个高管前辈, 60后, 他自己本身是那一代为数不多的本硕生, 尽管家境清贫, 但是他脑子聪明好学, 本科, 他上了北京一知名大学, 学的是外语, 本科毕业之后, 他自觉更喜欢IT, 于是又读了IT专业的硕士, 那个时候, 只要上进, 上学的成本没有那么高. 他父母也很愿意支持他. 膝下一个90后独子, 自小学习成绩特别好,但是孩子的创新力特别好, 他觉得国内应试教育不适合他儿子, 高中就送到欧洲求学, 夫人陪读. 为了负担孩子的未来, 他从工作了20年的事业单位跳槽到外企, 并开始学习瑞典语, 因为他夫人和孩子在瑞典. 他儿子, 几年前考上了全球前十还是前二十的商学院, 这是他的建议, 但是学了两年, 孩子和他长谈了一次, 说更愿意从医, 于是, 学霸值继续爆表, 考上了全球前十的医学院. 这是某一次公司聚会, 他和我们几个问道孩子教育的时候他分享的自己家的经历, 然后他一摊手, 孩子愿意学, 是父母的福气, 那么我们就更加努力, 让孩子放心无忧的去求学.
当时给我震撼莫名. 他从农村走向首都, 然后再把孩子从北京送到欧洲. 这个, 当然和钱分不开.
而对于”负担孩子的未来”, 他的解释也与众不同, 他说这个负担, 并非只是财力, 也指父母的 见识, 在事业单位, 他已经做到部长, 配车配房子, 但是限制会很多, 冗余的交际也很多, 他到外企, 可以更多的发挥他的专长, 优秀的父母, 才能配上优秀的孩子.
喊着铜臭的传统书生思想, 已经不适合这个年代. 其实我觉得哪个年代都不适合. 大胆的谈钱, 无畏的用钱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是很好的.
学了点
无法说自己羡慕这对父母,唯有自己努力挣钱,争取给自己更多的学习的机会。
我很赞同你的想法,富养应该体现在见识上。
前几天我和我老公聊天以后有很多人家的孩子其实是不如上一辈的。孩子培养我比较注重的一点就是不能懒。一个不懒的孩子学习自然不会差,一个不懒的人工作也会做出成绩。我觉得一个人只要勤快肯努力就一定能凭己之力过的很好。当然可能达不到大家说的贵子那么高的水准。但是我从来也不期待我孩子需要达到那样的高度。我之前还看到一段论述我觉得挺有意思的,贴上来给大家看看:
“对于年轻人来说,太多旅行,太多各种印象是不好的,这会让他们长大以后不能忍受可以为他们带来成功的单调生活。”罗素的几十年前的判断,今日对于我们学会为生活留白更深具意义,“有秩序的头脑就是在合适的时间里充分的思考一件事,而不是在所有的时间里断断续续的思考这件事。现在条件好了可以经常到处旅行 孩子还在周三就盼着周末父母会带去哪里或者寒假带去哪里 无法专注当下的学习 当下的平淡生活 总喜欢新鲜刺激 而长远活好每个当下才是常态 专注眼前的美好是种幸福力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