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旅游途中的美食
旅游这么多年,细想了一下,让自己念念不忘的竟然是美食。可见自己有多爱吃。
最早的一次旅游是去青岛,看朋友。有个菜鲶鱼加玉米饼子,就是锅里是一锅鲶鱼,锅沿上贴了一圈玉米饼子。三个女生吃的不亦乐乎,还让老板加点饼子。鲶鱼稍稍嫌有点油腻,但一点也不腥。后来吃的鲶鱼总觉得腥味太重。
在凤凰古城,餐馆都流行在门外揽客,还可以砍砍价。就两人,每次都是一荤一素,有时加个汤。出门玩一般不太喝水,回来后常常是又累又饿又渴,一大碗白菜汤好像被自己一个人喝光了。
长沙,住下后出门寻吃的,进了“热卤刘”的门,坐下看了菜单才发现就是一家点菜的普通餐馆。进门前见了“卤”字还以为是专门做面食的,大概是平时习惯打卤面的叫法了。天下第一粉,有点辣又不太辣,香得刚刚好,很顺很滑。粉,是可以当主食的。自己硬是配着米饭(不然粉有点辣)把天下第一粉基本吃光了。
兰州牛肉拉面,自己指的是在兰州火车站吃的牛肉拉面。除了KFC、麦当劳或大娘水饺之类的连锁店,自己一向对在火车站吃饭不太报太大希望,总觉得会被宰又吃不好。但在兰州火车站,朋友带着进了一家拉面店。第一次知道牛肉拉面还有毛细、二细、柳叶之分。对那碗牛肉拉面特别满意,物美价廉,好吃,又不贵,貌似没超过4元,当时很多地方的兰州拉面也都要4元一碗了。这可是在火车站。所以,自己是特别的满意。
去杭州,慕名去了楼外楼。楼外楼有好多家,西湖边上就有2家。挑了一家进去等着吃晚饭。大堂里贴了个不太起眼的纸条,申明所用的水来自虎跑泉。自己嘴没那么挑,吃不出来特别。但是那个竹荪汤真的很好喝啊,清淡,鲜。回来后就一直嚷着要自己买竹荪回来做汤。东坡肉小小的一盅,真的是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羊肉泡馍早就吃过很多次不正宗的。终于有机会路过西安,去吃了碗正宗的羊肉泡馍,味道还行,价高量少。这种美味,只要稍微用点心,都不会做得难吃。可惜的是除了在西安,再也没吃到过正宗的羊肉泡馍。那些标榜着泡馍的牛肉拉面店,总是会给你端上来一碗煮死面饼,甚至是脆饼,饼的味道很好吃,但是,它不是泡馍啊。恨不得对老板大吼一句:你以为大家都没去过西安吗?
一向不爱吃芒果,直到去了三亚。忍不住买了几个小芒果。嗯,真香啊。从此爱上了三亚的芒果。热带的水果总是有一种很浓郁的香气,比如芒果,百香果,味道也是偏顺滑,用某个巧克力的广告词来形容最恰当不过。去了2次三亚,每天都是忙着吃芒果(唯一的缺点就是吃相实在不雅,得拿着啃,还得防止汁液流下来),间隙着搭配点牛奶释迦杨桃啥的。回来后超市也有卖芒果的,大的小的,青的黄的都有,拿起一闻,什么味道都没有。大概芒果千里迢迢地赶过来,香气已经在路上散尽了吧。
去甘肃,朋友带着去菜场。好多卖面食的,名目繁多,不仅仅是馒头。自己只记得金黄的一窝丝了,大概是觉得像美女的乌云吧。
同样是在甘肃,冬天,香水梨。朋友说是把梨放在外面冻,冻得里面都成水了,但外面还是硬邦邦的。买回来,屋子里有暖气,一会梨就软了,可以吃了。吸一口,一汪的水,甜到心里去。
想起《舌尖上的中国》中提到的笋,“一早一晚,滋味便大打折扣,过夜再吃,已有隔世之感“,而更娇气的黄泥拱,则是“出土后品质随时间迅速退化,从收获到加工,必须以分钟计算’。想来,这种美味,任那些富豪们也都吃不到吧。直到后来看到黄至筠的光辉事迹,作为清代资深吃货的黄老板,自有妙计:他让人设计了一种可以移动的火炉,在山上砍下嫩笋,与肉一道放到锅里焖煮,脚夫挑着担子昼夜兼程赶到扬州,笋如山中一样鲜。不知现代富豪们是不是照葫芦画瓢。只是自己一直有点疑问:那笋,是煮的时间越长越好吗?煮一夜也没关系吗?不怕挑夫偷吃吗?好吧,自己想得太多了。
自己是没有黄老板的排场的,只好亲自跑去美食的原产地去就它们了。
不错!
精华!
我最爱吃芒果了
谢谢!
三亚的芒果的确比我们这小城的要新鲜一点
流口水了
呵呵,去吃吧。可惜自己不太爱拍照,都没有照片
吃货的心声!
去吧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