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财商如何养成

来自综合理财・38篇帖子・908人参与

发帖
树林子521

#财商养成#之不容忽视的问题

树林子521
树林子521 树林子521 2016-05-28 18:37 阅读(3635)

早上睡得稀里糊涂的便发了一文,思绪都是错乱的,最后还在编辑时就错手点击了发表

轻易的满足,不是疼爱,是祸害。没想到被管理员加精了,十分感谢。[萌]



刚刚无意中翻开朋友圈,恰好看到一篇文《穷人家孩子的童话生活》,发现和我想表达的有些不谋而合,说到了财商养成中不可忽视的一点问题——缺乏自我认知。现在的教育过分强调各类硬知识,高分低能的弊端在我们这一代进入社会之后骤然涌现,很多年轻人都缺乏自理能力,在繁华的世界迷茫其中,不知自己应身处何位。当面临种种选择,因为习惯了家长的安排,不知道如何自我思考;当面临困难的考验,因为习惯了家长的帮助和给予,丧失了独自面对挑战的能力与勇气。


如果你什么东西都给孩子买,可他们还是会去拿别人的东西,那是因为你从不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果你的孩子很懦弱,那是因为你太快就去帮助他们。不要替你的孩子清扫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障碍。)


当父母的内在精神匮乏投射到对孩子的教育上时,你会看到的是长大后仍旧精神贫瘠的孩子,所以说一穷穷三代,财商养成绝不仅仅是给自己或孩子灌输理财知识。下文提到的皆是财商养成失败的反面教材,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OneStepUp,大家看过权且当作教训,以为警惕。



这里是转载的分割线


穷人家孩子的童话生活

作者 meiya

大学里我认识一个学妹,上海小姑娘,打扮时尚,长相甜美。她家在上海的郊区,离市区比较远,所以她跟我们这些外地的学生一样住校,但是每周末可以回家。每到周五下午,我看她总是收拾大包小包的衣服,就问她,你这是干吗?她答,拿回家给我妈洗啊!原来这是她一周的脏衣服,包括每天换下来的脏内裤,她全都不会自己洗,而是带回家妈妈洗。

 

刚开始我以为她家境很好,因为她经常去外面的餐厅吃饭,用最新款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买的衣服都是大几百甚至上千块的,护肤品也是一些我没有听过的国际大牌,换作是今天的大学生,这样的消费水平也是很高的,更何况那是在十年前。

 

后来有朋友告诉我父母只是很普通的工人,一个人的月薪也就两三千块,家里的房子也很小,三个人挤在一室一厅,家里的家电,比如洗衣机、空调等因为她父母害怕浪费电平时都舍不得用,偶尔她退休的爷爷奶奶会来接济他们,送一些水果、蔬菜和大米之类的生活物资。

 

这让我非常惊讶。既然不是富人家的孩子,那为什么学妹的生活方式会如此高端呢?原来她是家中7代单传的女孩,之前这个家族生的都是男孩,一直想要一个女孩,有了她之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将她当宝贝,再加上她又长得好看,全家人都对她宠溺得不要不要的,把她当公主养。从小到大,她不需要干任何家务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所有的物质要求都有求必应,父母竭尽所能地满足她的需要。她的父母是那种自己穿破旧衣服,吃稀粥就咸菜,也要让女儿穿名牌,吃哈根达斯的人。她的爷爷奶奶也会时不时地孙女几百块供她挥霍。


据说当时有了解她家情况的朋友劝她适当地节约一些,她很理直气壮地说:“我爸妈说,女孩子要富养!小姑娘家花多一点钱也是应该的。”她从不觉得自己家里穷,也不觉得自己是穷人家的孩子,更没有觉得自己这样的奢侈生活方式有什么问题。


有句叫“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意思是穷人家的孩子比富人家的孩子更懂得维持一个家庭的艰难,他们更懂事,更能吃苦,更知道为父母分担家庭的责任。但是这句话显然是片面的,现在有些80后、90后,同样出生在穷人家里,但并没有早当家,而是养了一身公主病、王子病。

 

讲讲我在咨询中碰到的一些例子。

 

有个男生,他的父母是农民,可养个儿子像养大少爷,孩子从来不用分担一点家事,每次吃饭都是父母盛好端给他,最好吃的菜永远摆在孩子面前,冬天洗脚水都是父母帮忙倒的,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安心学习。后来,考上了大学,看到别人用最新款的iPhone,他也想要,就打电话给父母要钱,父母没钱向别人借,晚了几天给他打钱,他还很生气,说父母没用,没能力。毕业后,父母没有关系帮忙他在城市里找工作,他也抱怨父母不好,抱怨自己投错胎。他毫不掩饰自己对父母的鄙视,觉得自己的知识、视野都远超父母,他嫌弃父母是个农民,没有文化,没见过世面,对父母他显得自私又冷漠。

 

有个女生,父母是小镇居民,妈妈是家庭主妇,爸爸是个普通工人,她自己毕业后做着一份文员的工作,工作很清闲,当然每个月薪水也不高,只有两千多块。她住家里,吃家里的,本来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她喜欢喝星巴克的咖啡,每半年都要去国外旅行,还喜欢时不时地跑到大城市来看看话剧、舞台剧,喜欢文艺清新的生活,经常穷得只能刷信用卡度日,可是矛盾的是她也没有挣更多钱的动力和能力,觉得这样的生活也蛮舒适的,我为什么要努力挣钱。30岁了,还从没有谈恋爱,因为她觉得父母介绍的男人都很low,她觉得跟对方没有共同话题,觉得别人配不上她。而她自己生活的圈子又窄,没有机会认识异性,只好活在一个人的公主梦里。

 

这些孩子出生在穷人家,但是一直被当王子或者公主养,不做家务,好吃懒做,生活自理能力差,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啃老也毫不愧疚,生活水平要求高,随便一顿大餐就吃掉父母一周的工资,要用最新款的iPhone,iPad,又比较虚荣,喜欢和家庭条件好的同龄人比较,看人家出国旅行也要跟风,一心想过优越的物质生活可自身又没有这个实力,空有一颗公主心、王子心,却没有那个公主命和挣钱的能力,于是活得很虚假、很拧巴。

 

我曾看到一个极端案例。一个单亲妈妈,因为溺爱孩子,导致女儿形成了依赖型人格障碍。27岁了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也没法恋爱,吃穿住用全靠妈妈,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都无法自己做决定,凡事都要问妈妈的意见,每天就宅在家里上网,从没有单独出过远门。她妈妈出门上班,到点了还要赶回家给女儿做饭,因为女儿不会自己弄吃的。生活方式基本是“生活不能自理+退休老人”的状态。后来,她妈妈受不了了,兴许是太累了,就想赶紧为女儿找一张长期饭票,想把女儿嫁出去,可是这时才发现这样的女儿很难嫁掉,于是这个妈妈开始发愁了。

 

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过:“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有的父母会怪自己的孩子毕业后没有能力养活自己,对工作挑三拣四,做啃老一族,还会抱怨儿女如何不孝,只会向自己要钱。说实话,我一点都不同情这些父母,自作孽只能自受,因为这是他们在为自己过去错误的教育方式买单,他们的家庭教养方式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自己的孩子。

 

这些80后、90后的父母大多是50后,60后的人,而他们是非常贫乏而又充满创伤的一代。他们大多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经历过物质极端匮乏的艰难岁月,比如饿死人的三年自然灾害,他们有很多人上学的时候还碰上了很恐怖的十年文革动乱,导致自己受教育水平低,然后找工作也只能在工厂当个普通工人,后来又碰上下岗,物价飞涨等。他们大多数人在时代的洪流中挣扎,随波逐流,没法挣脱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命运,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们的孩子与他们有极大的差异,80后、90后生活在改革开放后的物质极大丰盛的年代里,他们从小就学英语、玩电脑,独生子女政策的执行让他们成为了家中唯一的孩子,家里所有的大人都围着这个孩子转,然后大学又不断地扩招,很多人都可以上大学(只是大学毕业后,很多人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一份白领的工作薪水还不如饭店服务员)。

 

这些50后,60后的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将自己内心的太多问题投射到孩子身上。

 

有的饿怕了,苦怕了的父母会特别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害怕孩子吃苦受累,“再饿不能饿孩子”“再穷不能穷孩子”,他们在生活起居上为孩子一手包办,处处代劳,不需要孩子动一根手指头。看起来他们是在满足孩子的需要,其实是在满足自己内在物质匮乏的需要。

 

有的被迫中断自己学业的父母,他们没有上大学的机会,一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小对孩子说“你只要好好读书就行了”,有的父母只要看到孩子在学习,恨不得为孩子做牛做马,有的孩子也利用这一点,假装学习,逃避了很多家庭责任,结果,孩子书也没读好,其他的也都不行。

 

有的内心极度自卑,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的父母,他们会极力包装自己的孩子,自己物质上再穷,再勒紧裤腰带,也要打肿脸充胖子,努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有的还特意让孩子在人前装扮成有钱人,结果孩子活得青春无敌,光鲜亮丽,父母活得垂头丧气,苦不堪言。这些父母这么做是因为害怕孩子被人瞧不起,怕自己没有面子。而什么是面子呢?其实就是自卑。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一文中说:有人解释为“面皮”,言其只顾外表一层,不管实际内容。有人解释为“尊严”,言其虚荣第一,实质第二。我老人家想,面子也者,大概是神经衰弱和牢不可破自私的一种产品。因精神衰弱,做贼心虚,所以处处必须用骄傲来弥补自卑。

 

这些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一种偷懒的教养方式。他们不去思考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未来发展是利是弊,他们也不关心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情感需要是什么,他们只懂得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认为自己做到这些就是爱孩子,万事大吉了。他们无意识地把孩子看作第二个自己,自己缺失的东西,在孩子身上进行一个补偿,根本看不见孩子真实的存在。他们缺乏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也缺乏爱得更智慧的能力。他们给自己的孩子造了一个童话世界,但是社会不是童话,生活也不是童话,而且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最终,他们对孩子的溺爱,害了自己,也害了孩子。

 

从某一方面说,很多被父母宠坏的孩子(无论是穷人家的孩子,还是富人家的孩子)其实都是很可怜的,因为他们很多人仅仅只被满足物质上的需要,精神上的需要,情感上的需要却常常无人关照。他们没有被教会更有责任感,更有自我力量感地面对生活,生活的很多细节被安排和控制着,缺乏生命的自主性和活力,尤其是穷人家的孩子如果被物质宠坏后,容易活在虚荣、贪婪和不现实中的迷梦中,与真实的自己,真实的世界失去了联结,最终无法拥有一个真实而有力量的人生。

 

做父母的,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但又不能满足孩子一切的物质需要。为人父母是一份要用心的差事,学会更智慧地爱孩子,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负责感,万万不能一切都替孩子包办。你今天为他背书包、做作业,明天为他买新款手机、游戏机,后天你老了,他长大了,他要你为他买别墅,买豪车,你买不起,这个社会也没有人可以满足他,到时又该怎么办呢?

 

被溺爱着长大的穷人家的孩子,当务之急是认清现实,明白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我曾给一个被父母溺爱的研二男生布置作业:暑假你不向你妈妈要钱,自己去打工,看看怎么能挣到1000块。穷人家的孩子要认清自己,明白自己的处境和命题,你的人生不是要与其他人攀比,而是要想自己的路怎么走,最终可以生存下去。

 

 

对于被溺爱的穷人家的孩子,我要说的就是:“醒醒吧,不要再做梦了,接受你是个穷人家的孩子这一现实,然后在此基础上想想怎么能够自食其力,初级阶段是经济独立,生活自理,高级阶段是怎么靠自己的能力过上自己想要奢侈的生活,如果没有能力,那就好好发展自己的能力,或者放弃自己的奢侈梦想更脚踏实地的生活,其实只要你认真努力,就算过不上奢侈的生活,奔个小康还是可以的。”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42)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
0.74742197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