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做到现金流从来不出岔子的
一个人的财商和对金钱的态度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大。小时候父母收入有限,最难的时候应该是同时供我们四姐弟上学的那段时间,每到开学我妈总是有凑不齐四个孩子学费的时候。我妈会向奶奶借钱给我们先交学费,然后等我爸发了工资或是地里的东西卖了钱后再还给我奶奶,这件事对我印象太深刻了,因为邻居家不少和我差不多年纪大的女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大家现在是不是可以理解我在女儿上小学阶段就给她准备好了读大学的钱?)!!
我手上真正有“巨款”由我支配是外出上学的时候。开学之初,老妈就把我一学期要用的学费、生活费(300元左右)给我准备好,这些钱当时在我们班应该有中等水平,老妈说在外面不能太苦。
时间久远很多具体的数字有点想不起来,学费大概在100元以内,学校一个月会发36斤饭票、18元菜票,每餐的荤菜是0.6元一份,素菜是0.4元,饭票我一天吃8-9两,馒头和花卷一两饭票+2分钱的菜票,肉包是+5分的菜票。平均下来一天的菜票在1.3元左右,也就是说我一个月的生活费在20元左右就可以吃的蛮好了。
开学后我交完学费会把剩余的钱存到学校门口的银行里,每个月取50元出来买菜票、买日用品,每学期会添一到二件衣服,50元花完后我才会再去取钱。第二个学期开始我就每次都有奖学金拿了,我的成绩不算特别拔尖,每学期可以拿50、60元,一等奖学金是100元。所以每到学期末,我除了买好回家的车票手上还有点钱剩。班上有几个男同学也是开学的时候父母把一学期的费用给到他们,但是他们不到二个月就把一学期的钱花完,然后就以各种理由和借口问父母要钱向同学借钱,有个和我一个城市的男同学总是问我借钱放假回家的车票,然后开学的时候还给我。
总结一:量入为出,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开支,这样就不会出现有钱的时候是地主,没钱的时候是乞丐了。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在家门口,吃住都在家里,老妈让我每个月交100元伙食费给她。我清楚记得我第一个月的工资是144元的档案工资,三个月过后可以拿绩效,一个月可以拿到500元左右工资,直到99年离开的时候工资也没超过600元。参加工作后我还在继续上了二年学,每学期的学费和回学校参加考试的费用大概在1500元左右。每个月发了工资后会把伙食费和学费存起来,剩下的才是我可以拿来花的。
总结二:工作后不能做月光女神,严格执行 收入-储蓄=支出的原则
来了广州后收入有了比较大的提高,由于有前面养成的良好习惯,我每个月都能存下不少钱来。第一份工作包住和中晚餐,试用期工资是900元,三个月后加到1200元,试用期过后每个月有三五百元不等的奖金,年底又发了1500的年终奖给我,所以半年后回家过春节我手上居然有了7000元的存款!!
我和老公是2002年领的结婚证,2006年买第一套房。当时我看房是看菜吃饭,也就是有多少钱看多少钱的房子,当时压根没想着贷款(这条在现在看来是非常愚蠢的做法,但不后悔),最后付房款是我和老公的共同存款+我婚前存的10万元。2006年到2013年一直在折腾房子中,但无论是投资还是改善,我一直都执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
总结三:第一桶金是存出来的,对预期收入不确定,买房还是量力而行为好。
2007年碰上了股市的大牛市,很多人把房子抵押出去或是借钱来买股票和基金,2008年股市跌到1600多点的时候,也是有不少人跳楼的;2015年跳楼的人更多,因为去年可以加杠杠。
总结四:投资一定要用闲钱,同时也要量力而行。
日常开支呢我一直秉承的原则是够用就好,其实我家的消费水平增长一直是低于收入增长的。拿买车来说,买车的时候手上有超过100万的现金,我们买了25万左右的车子。
总结五:欲望低于收入增长水平,现金流自然不会受阻。
我是一个极度没有安全感的人(这也导致理财收益很低),所以事事都是提前做好准备,现在家里随时能取出来的备用金是5万元。现在住的房子看了一年多时间才看上,准备的首付款就有一年多时间是放在可以秒到的货基里,好在那个时候的货基收益比较高;会在每个月月初就把本月的必须开支:房贷、车贷、车位租金、女儿的琴费、菜金等准备好放在货基里;如果哪个月有大头开支也会把钱提前准备好,比如3-4月是我们交商业保险的时间,这笔钱也会提前准备好。
按我家目前的经济情况和我的做法,除非出现意外,不然在以后的日子里也不会出现现金流出岔子的情况。
量入而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确实是现金流不至于崩溃的保证
是真的紧张吧。好在结果是好的。
敢把钱花完,说明没有后顾之忧。
这就要适当控制了。
无息,10万贷18个月,3000元手续费。
嗯,我不喜欢有自己掌控不了的事情发生。
不是,是不懂事
楼主,你是70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