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里的小鱼】《断舍离》——追求一种更加精致的生活
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了,只是一直没看。前段时间京东大促,挑选了一部分书,这本也在其中。六月份的时间其实很充裕,但是看书不太多,一转眼半年过去了,这半年读书坚持得很差,希望下半年自己可以多抽出一些时间来读书充实自己。
前段时间忙完之后去拜访了几年未见的好朋友,后来又一个人出去旅行了几天,感觉很好。在朋友家的几天感触很深,朋友的家里因为刚刚组建,东西不多,很多都还留在原生家庭里。家里收拾得很整洁,在那里的几天真正感觉到了家给人的放松的感觉。而反观我自己的家里,因为家里现在只有我自己,而且工作太忙,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凑合着差不多得了,比较乱,进到家里也没有放松的感觉。正好看完这本书,很受启发,所以先把书中自己受益的地方摘出来,预备下一阶段开始一点一点地收拾,开始断舍离。
断舍离,不仅仅是收拾自己的物品,我感觉这本书之所以受推崇,很大一部分还是因为它还是一部浅易的心理学著作,作者是希望大家通过对物品的断舍离,达到对人生的大清洗,清空人生的杂念,摆脱不必要的束缚,进而更好地前行。断舍离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是随便对待自己,还是好好爱自己,去除掉那些无用的廉价的不适合自己但还勉强在用的东西,整个人生定会焕发不一样的光彩。
以下是精彩部分的摘录,纯手打哦,这样基本上自己又可以认真消化一遍了,希望可以马上实践起来。
1、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物品。
2、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购物时三思而后行,不需要的东西坚决不要,不管折扣多大。只添置必需的物品。舍:舍弃多余的废物。收拾没用的破烂儿,卖掉、赠掉物品。缩小喜好的范围。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了解自己,爱上自己,心情愉悦。
3、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的形象。不舍得用高级的东西,只是潜意识里的自卑,觉得自己和物品不相称。要是自己随便凑合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心疼来对待你。筛选物品的工作,也可以改变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4、舍,不以可惜为借口,转送别人,最终只和自己喜欢的东西生活在一起。家由仓库变成住所,最终变成自在空间。
5、东西要有用才有价值,最终目标,东西各得其所。
6、关上“断”的闸门,防止捡便宜心理和折扣陷阱,不再把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往家里带。打开“舍”的闸门,果断舍弃。
7、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逃避现实型(对家庭有所不满,不怎么待家里,陷入恶性循环),执着过去型(留恋过去一切事物,不愿面对现实),担忧未来型(对未来不安,过分囤积物品)。
8、收拾物品时,当务之急是确保物品保持在使用中,聚焦于过去与未来的东西要果断清除。
9、断舍离可以找回自己的自信心。不断拖延拒绝收拾家里的破烂儿,只会让自己压力越来越大,没有自信。乱放东西,把屋子搞得一团糟,其实是赋予了自己否定、自卑的能量。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甚至有自我惩罚的倾向,会使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糟糕。
10、思考住所的意义:让家成为最棒的松弛地。要打造出能够款待自己的空间。收拾屋子也是爱自己的一种表现。
11、实施断舍离的思考法则,考虑物品是否应当留下时,以我为主语,物品因为“我用”才有价值。标准不是物品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
12、断舍离中,先收拾整理,再扫、擦、刷。
13、滞留在房间里的东西是“良心不安与担忧”的象征,是毫无价值的东西,物理上清楚这些东西,会对潜意识的改善起到很大作用。通过“看得见的世界”的变动,让“看不见的世界”一起变化。
14、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15、行动篇:不需要全部一下子收拾完,每次只需要限定一个时间选择一个场所,哪怕是一个塞满购物小票的钱包,收拾完也是满满的成就感。
16、选择场所:关系自己健康和安全的地方;能作用于心理深层的地方,比如某个别人看不到但是自己心里一直介意的地方。
17、从扔东西开始,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入手,然后在“需要,不需要”的标准之上,加上“舒服,不舒服”的标准。会让我犹豫的东西,果然还是不需要。
18、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放七成,留出空间,出入通道;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放五成。装饰性的收纳空间,只放一成。
19、所谓断舍离,就是训练自己成为能够信赖的自己,最终彻底脱离没法说收拾的自己!
20、断舍离并非提倡清简的生活,试着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追求一种更加精致的生活,释放掉家里的小压力,使家真正变成一个放松的地方,才能变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