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不装13的外企人
最近去总部开会,遇到了曾经这个【原创】我身边的外企女高管一:堪称完美的CFO,正好彼此有一点时间,就聊了一小会儿。
期间,问到她最近在忙什么,她说着说着蹦出几个单词,看我没听明白的样子。马上笑起来,说真抱歉,她忘了我们现在不在一个公司,业务环境不一样,所以这些单词即使我能懂,也不知道具体指什么。她打趣说,当初她刚在外企工作的时候,回家也经常夹杂着英语单词,被她当老师的父亲严厉批评过,后来就特别注意。她说,在同样的业务环境里,我们会在谈话中夹杂英文单词,因为我们都熟悉而且理解,但如果是对一个不同环境的人说,那就显得特别不尊重对方。然后她用中文跟我解释了一遍。
我们只浅聊了几分钟,便各自开会去了。
每一次与她的对话,都能让我受益匪浅,这次也是这样。
这次对话,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当我们遇到和不同环境的人聊天,对方说出ta自己熟悉但我不熟悉的单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我记得之前看一本书,作者应该也是在外企工作过的,在某个段落里用到handle一词,然后备注(处理),我觉得特别别扭,既然你已经把中文注释也放在这里,为什么要在正文里强加这么一个突兀的英文单词呢?读者肯定都是中国人。这种不舒服源于,作者故意的或者不故意的“卖弄”,让读者觉得不被尊重。
之后我回想当初刚工作的我,也很容易犯这个错误。
还没毕业的时候,看到电影里电视剧里描述的那种中英文交杂的对话,觉得好高大上,觉得很向往。
后来我在外企这么多年,发现在公司里,因为彼此在一个共同的业务环境里,工作语言是英语,尽管打交道的大都是中国人,但在对话中也经常会夹杂各种英文单词,这不是装,而是许多项目都是英文名,彼此都熟悉,硬要翻译成中文也是很怪,所以这样的对话并没有问题,就是日常工作对话而已。
但如果是和朋友,或者别的不熟悉公司业务的人,这样随口就蹦单词,让人觉得很装,很“卖弄”,因为你不知道对方处在一个什么环境里,ta对这些英文单词的接受程度,即使是同样一个很简单的英文单词,在你所处的环境里和别人的环境里,有可能也是用在不同的场合。
大家可能都看过这一句,所谓情商高就是好好说话。情商高的人,在对不同的人,都会让你非常舒服。因为ta体谅到你与ta环境的不同,减少突兀感,让彼此都感到舒服。这个曾经的CFO,即使我们还在同一个集团,但在不同的业务领域,她会为她脱口而出的我不熟悉的单词道歉,这就是情商高。
那么如果确实会提到,要怎么表达呢?如果对方也是有外语基础的人,我觉得可以像这个CFO这么处理,她说完再用中文解释一遍,如果对方完全不懂外语,那么这么说,确实有“卖弄”的嫌疑,应该用对方能理解的语言去阐述。
今天CFO给我上的这一课就是,当一个不装13的外企人!(人家现在不是CFO,而是更加高级的职位)
林语堂说过,中英文掺杂就像牙齿里夹的菜一样。所以很多时候,有人在我面前这样说话,我就有那种感觉,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再也不会有那种感觉。恰恰觉得当初想法很幼稚。
这就相当于我们中国人所说的,见鬼说鬼话,见人说人话,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话。
现在感觉呢?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现在觉得自己以前挺幼稚的,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评价别人,别人所处的环境和自己不同。
请原谅我这么low的没见过世面,比CFO更高级的财务领域的更高职位是?
ps, 今天morning,我吃了个Chinese pancake,喝了一杯COFFEE,觉得comfortable极了~!
这么比方吧,集团有几个业务领域,各业务领域下面有控股公司若干,cfo只是控股公司的cfo,上面要汇报给业务领域的,她现在就是变成管cfo的
有的, CFO只是针对单个企业而言, 集团够大, 那么有几十个CFO
我觉得是潜意识吧。就像我们说潮汕话,可是说着说着那句潮汕话就不会讲,就说成普通话聊着了。我们组长会英语,也是时不时飃英语,我就觉得好厉害。来这里埋没了
对于我们整个公司几乎都是闽南人的环境,很多人都普通话闽南语夹杂着
如果有外地的我也会注意切换普通话,像有的同事坚持一直说闽南语的我就觉得有点尴尬。
我觉得这是两个话题
对方说的你听不懂的语言, 还在继续说, 那对方假装听着就是尊重了吗
工作中还是挺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