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限购可以按人头计数,将不会再有人为买房假离婚
现在为了买房而离婚已经不再是新闻了,其根源在于单身时每人限购一套房,而结婚后,变两个人限购一套房。各种生活中现实的问题下,面对只要离婚就能解决的诱惑,法律下本该神圣的婚姻瞬间土崩瓦解。
不可否认,很多人买房是为了投资,但是可以看到很多案例中,也有很多刚需也被限制了。
案例一:单身女孩子辛苦工作,婚前买了一套小户型给自己做保障,婚后两个人一起生活,生了小孩,父母要来给看孩子,要不要买/换个大房子?买/换就要卖房腾资格,就再没有婚前财产了。
案例二:父母来给看孩子,甚至独生子女的父母随孩子一起生活,生活习惯不同的,要不要一碗汤距离再买一套,各自有自己的生活空间?父母没有五年社保资格,没有钱在一线城市买房的,子女是不是应该买?
案例三: 孩子上学了,为了孩子的将来,要不要上好的学校,好的学校需要有学区房才能上,学区房都非常贵,只买得起小面积,全家人要卖掉装修布置得好好的大房子,一家几口住到五十平米的老破小房子里,得是多大的工作量,不可以保留原来的大房子,等小孩上学后,父母再搬回去吗?等小学、中学十二年后,房价上涨,还得换得回大房子吗?
案例四: 夫妻两个在一东一西,或是一南一北,总之相距超过40公里的地方上班,到底要就近哪个人的单位买房,取中间地段也非常远,交通都不方便,怎么办?就不允许两边各买一个吗,做周末夫妻都不行。
案例五:在房价快速上涨的时候,多买一套,给自己的孩子准备着,男孩要娶媳妇,女孩要当嫁妆,怕他/她将来长大了,房价太高,买不起,不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非常正常合理的吗?
这些情况任何一种都足以将一对夫妻愁死,这些案例,相信大家在情感版块都已经看得非常多了。好了,重点来了,离婚后同样还是这两个人,但名下可购房产的资格就翻倍了,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了,可是,真用了这种办法,后患无穷。
首先,法律没有假离婚,离婚就是真离,要按法律来办事。买完房子,一方不肯复婚,不承认是假离婚,坚持真离了的新闻经常能看到。这是假离婚最大的风险,有把握复婚,敢离婚的都是真爱,真心爱对方,竟然被离婚的一方得有多心痛是可想而知,电视剧《离婚律师》里就有这样的一对。
其次,就算是夫妻情比金坚,成功复婚了,就万事大吉了吗?错,依然有很大不同。众所周知,按照婚姻法和继承法规定,离婚后买房属于一方的婚前财产,如果有什么意外,名下全部财产100%由父母、配偶、子女平分,也就是配偶和孩子共分得50%,父母分得的50%,将由父母的所有其他子女继承。而如果是婚后财产,是50%归配偶,50%由父母、配偶、子女平分。(参考:@Jessica夜 的贴子
面对这些后果,你还敢假离婚吗?如果还敢假离婚的夫妻,这得是多大的勇气啊,除了祝幸运,我们还能说什么,再说些不尊重婚姻的神圣之类的话,都显得苍白了。
我还曾经在房产过户中心,遇到一位卖房的业主,如果不离婚,卖套房个人所得税就几十万,这是得几年才能攒下的钱,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离婚卖房,再复婚。
这一切的根源,都是来自于婚前是按人数限购,婚后是按家庭数不是按人头数来限购,由此引发的差异。我觉得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每个家庭都需要有两套房子,希望未来有一天,ZF能够正视普通人这些合理的需求,消除这个不同,相信更多的家庭会受益,生活中也将减少很多矛盾。
我也觉得限购应该按人头数,毕竟婚姻法都更新了,婚前财产跟配偶无关。如果一方有婚前财产且不打算卖,岂不是另一方这辈子都没有自己的房产了?凭什么呀
北京好像就是单身只能购买一套普通住宅,一个家庭只能购买两套普通住宅,商住房不限购。我目前未婚,是这样解决限购问题的。我自己名下在北京市区有一套普通住宅自住,在北京周边的北三县区域有一套普通住宅投资。我是独生子女,父母将来会到北京生活,为了全家都方便并且有一定的空间,父母准备出资全款购置一套五十年产权的商住楼,写他们的名字。 我将来也会组建家庭结婚,对方名下如果已经有若干套房的话就没办法再购房了。如果对方名下只有一套房,那么有两个选择,第一卖掉两人的房子,共同出资置换更大更好的房,第二卖掉其中一人的房子,共同出资买更大更好的房。这个再次购买的房,其增值空间要高于婚前这套房的增值。这里面的重点是共同出资,也就是说不是卖掉一套,就拿这个做首付,简单的写两个人的名字再贷款,而且双方都均等出资。
是一个城市限购一套房子,还是所有城市只限购一个人买一套房子
哦喔
那人家有婚前财产的为什么另一方没有呢?
原因很多呀,而且大多数是女孩无房。比如,重男轻女的父母只给儿子买房,比如女孩大概率选择嫁给比自己经济条件好的男孩,比如女孩平均成家年龄早于男孩,来不及存够钱买房。再讲句大实话,很多女孩如果有能力在单身的时候买下房产,她们结婚的愿望会降低很多。我身边有房子的姑娘都特挑,因为结婚意愿不高。反而是条件一般的姑娘顺利结婚的多。
我男朋友其实也可以像我这样在婚前把他的部分房产过户到他父母名下以腾出购房指标。其他房子都好说,但有一套是人大附小的学区房,他是一手房业主,当时买的早,所以买的比较大,170多平吧,好像如果不是孩子父母是户主的话,人大附小不会按照第一顺位接收孩子上学,这套房就没办法过户,所以就占了一个家庭购房指标。结婚的时候可能两家人会考虑共同出资在万柳区域再购买一个婚房,一来是离他父母家比较近,二来是想着海淀区的医疗教育条件都比较好。
可能是以前温州那些外地炒房的人让政府吃了大亏,所以现在开始对非本地户籍的人限购。北京市现在的政策是希望外地人口外迁,政府迁到东六环外就是一个很强烈的信号。托政府迁到通州的利好消息,让我那套自住房和投资房涨了很多,但像我这样父母要来北京生活的独生子女,房价再涨也没用,首先考虑是刚需,最多也就是改善居住。所以外地人在北京生活压力还是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