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就是买不起:消费观的阶层很难逾越
寒门再难出贵子,这篇文,我反复提过几次,文中的观点,我也都认同。为什么难以突破固有阶层,我觉得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消费观。
在谈育儿消费的时候,我也提到消费观。愿意为孩子花多少钱,赚多少或许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原因反而是消费观。
同样,对于买不买名牌,在我这里,依然和消费观有关系。
那么,消费观,到底怎么形成的?概念上说,消费观是人们对于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总体的态度和看法。形成原因,我觉得和成长环境很有关系。也和自己工作以后所处的环境和行业有一些关系。消费观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生活水平以及自己的认知不断变化。
买什么东西,是否值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如果硬是为了匹配收入,逼自己花花花,也是人生另一种怪圈。
我认同不买就是买不起,因为我的消费观还没有到那个阶层。尽管我也买了一些公认的“好物”,但我的消费阶层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在这个商品经济高速膨胀的年代,大家对于品牌的认知,几乎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也曾经迷茫过,不止一个朋友说过我,太节省,我贴在小她的账本,但凡了解北上广家庭消费水平的财蜜,都会觉得虽然金额很大,但是我们已经很节省了。也曾经有个朋友感慨,以后有钱了,一定不要再过到处比价的生活。然而我一想,我喜欢比价啊,这是我的生活方式,对于我来说,权衡价格买到性价比最优的,是一种享受。
这几年我的消费观里发生最大的变化就是,我很认同,大部分贵的=好的,也认同,适当的购入好物,可以给生活品质带来许多变化。小草鸟提到那个羊绒围巾的例子,尽管B家存在品牌溢价,但是整体而言,如果别人不知道那个性价比高的牌子,买B家的也不错,可以节省选择品牌的时间成本以及错误购买的机会成本。
一个品牌之所以驰名,和商家的宣传有关系,也和大众的使用体验有关系。对于30多岁的我们来说,固定选择一些不错的品牌,品质有保障,可以大大节省选择的时间和精力,这点,估计是大部分这个水平的人会做的事。而且,权衡和比价,对于不同的人,花费的时间也不一样。因此,我就选择我熟悉的,我信任的。
感觉我的同龄人,基本都达到物质丰盈,内心平和的状态。对于自己的消费观,我已经很淡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我就选择让自己最舒服的心态去花去买,也慢慢买了一些好物,而且淡然享受。
所以,看到那些时尚达人侃侃而谈那些我听都没听过的品牌,我也不感觉不自在了,这是她的消费观。而我,有我的。既然固有阶层难以突破,那就在这个阶层做到最好就好了。
是~我就想当勇于承认自己买不起很多。哈哈
别标榜自己批判他人就好了
我们买不起的东西有很多啊,又没关系
我们公司就有些人老是盯着你的衣服看,对我说,对自己好点,去商场买些1000多的好衣服穿穿。而且对他们这些人来说每天穿的漂亮就是对自己好。 不过确实我平时也不注意穿着,只要保暖、百搭就行。
同意啊,对我来说不买真的就意味着买不起,因为钱会用在更多我认为重要的事情上面,
选择性地同意不买就是买不起。虽然我确实很多东西买不起
看了几个财蜜的文,反省一下,不得不承认,不买就是买不起。现在经济基础较弱,于我而言,有很多地方的消费是不可省的,孩子的教育,自身的提高,定期旅行,这些东西对我而言的确比买买买更重要。可能等真正经济富裕了,这部分的消费能力也达到了,才会真的所谓品牌消费。现在,还是努力赚钱比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