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就是买不起:消费观的阶层很难逾越
寒门再难出贵子,这篇文,我反复提过几次,文中的观点,我也都认同。为什么难以突破固有阶层,我觉得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消费观。
在谈育儿消费的时候,我也提到消费观。愿意为孩子花多少钱,赚多少或许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原因反而是消费观。
同样,对于买不买名牌,在我这里,依然和消费观有关系。
那么,消费观,到底怎么形成的?概念上说,消费观是人们对于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总体的态度和看法。形成原因,我觉得和成长环境很有关系。也和自己工作以后所处的环境和行业有一些关系。消费观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生活水平以及自己的认知不断变化。
买什么东西,是否值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如果硬是为了匹配收入,逼自己花花花,也是人生另一种怪圈。
我认同不买就是买不起,因为我的消费观还没有到那个阶层。尽管我也买了一些公认的“好物”,但我的消费阶层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在这个商品经济高速膨胀的年代,大家对于品牌的认知,几乎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也曾经迷茫过,不止一个朋友说过我,太节省,我贴在小她的账本,但凡了解北上广家庭消费水平的财蜜,都会觉得虽然金额很大,但是我们已经很节省了。也曾经有个朋友感慨,以后有钱了,一定不要再过到处比价的生活。然而我一想,我喜欢比价啊,这是我的生活方式,对于我来说,权衡价格买到性价比最优的,是一种享受。
这几年我的消费观里发生最大的变化就是,我很认同,大部分贵的=好的,也认同,适当的购入好物,可以给生活品质带来许多变化。小草鸟提到那个羊绒围巾的例子,尽管B家存在品牌溢价,但是整体而言,如果别人不知道那个性价比高的牌子,买B家的也不错,可以节省选择品牌的时间成本以及错误购买的机会成本。
一个品牌之所以驰名,和商家的宣传有关系,也和大众的使用体验有关系。对于30多岁的我们来说,固定选择一些不错的品牌,品质有保障,可以大大节省选择的时间和精力,这点,估计是大部分这个水平的人会做的事。而且,权衡和比价,对于不同的人,花费的时间也不一样。因此,我就选择我熟悉的,我信任的。
感觉我的同龄人,基本都达到物质丰盈,内心平和的状态。对于自己的消费观,我已经很淡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我就选择让自己最舒服的心态去花去买,也慢慢买了一些好物,而且淡然享受。
所以,看到那些时尚达人侃侃而谈那些我听都没听过的品牌,我也不感觉不自在了,这是她的消费观。而我,有我的。既然固有阶层难以突破,那就在这个阶层做到最好就好了。
我觉得是每个人的消费观不同,有些地方你舍得花,别人很省;有些地方别人很舍得花,你很省。所以这叫选择性消费而已。
没有比较没有伤害,适用人,也适用物,哈哈,关键是qiong,@有吸管咩,你看我说对了吧
这个观点认同,所以不买不等于买不起
哈哈哈
选择性认同不买就是买不起,毕竟世上没有绝对。但我很欣赏坦然接纳自己消费状态和能力的人,千万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对于我来说,不买就是买不起;但也见过一些有钱人,不买是不在乎~
量入为出,最大限度提升生活的品质也是我们的目标。不买贵的,只买对的,不是一个阶层的消费品,买了也不像自己的,用着也不会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