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投资计划运行情况回顾及调仓思路
十月份因为国庆长假的缘故交易日较之平常少了近一半,总体而言虽然上证指数站上了3100点的整数关口,但因为中小创的低迷表现让大家真切的体会了一把只赚指数不赚钱的尴尬,下面就来回顾一下这一个月来原投资计划的运行情况究竟如何。
1.长线投资方面:累计投入资金34900,除了上月的持仓鹏华全球债、安信价值、长信量化先锋3只保持不动外,新近又增加了兴全的2只,其中合润分级分批买入4000,商业模式单笔买入900。收益率依次为长信7.38%,鹏华3.05,安信0.98%,合润-1.66%,商业-2.07%。该组合综合收益率为2.41%,比上月提高0.74%,按照年化15%的预期目标值测算的累计收益率应为2.50%,接近达标水平,但与上月盈利水平相比略有下降。
2.定投方面:累计投入资金6000,除了上月定投方式相同的长信量化中小盘每周200、华泰量化优选双周200、、鹏华美国房地产每月200之外,将华安逆向策略由每月200调整为双周200,另外新增了交银优势每周200、南方量化每周200,取消了国泰估值优势的定投。收益率依次为交银2.89%、华安2.43%、长信1.51%、华泰1.43%、南方0.59%、鹏华-2.27%。该组合综合收益率为1.1%,比上月降低0.3%,按照年化20%的预期目标测算累计收益率应为3.34%,差距较大,后续会考虑转变定投投资方式为分批单笔买入。
3.短线方面:累计投入资金20700,除了上月配置的深港通、环保、基建类PPP、医疗、新能源、黄金、白银、煤炭、中证500指数、国泰系之外,新增了白酒、证券、军工以及消费题材。另外本月进行了原油、煤炭、基建、国泰金龙的4笔止盈以及黄金、白银2笔止损赎回操作,收益率前三为原油10.18%、基建9.65%、煤炭5.66%,后三为白银-13.05%、黄金-11.48%、消费-1.02%。该组合综合收益率为0.57%,比上月提高0.86%,按照年化30%预期目标测算的累计收益率应为5%,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加强对于基本面的分析和把握,另外需要注意控制投资规模,本月存在小范围超配现象。
总体调整思路:鉴于本月定投组合表现欠佳,且连续两个月未达标不进反退的状况,结合自身资金落实情况以及近期开始对于技术面的学习,今后考虑逐步取消自动定投的投资方式,将定投部分资金和长线合并,统一为单笔操作,这部分把重点放在选基上面,对于好基淡化择时,买入后辅助技术分析适时进行增减仓操作,作为长期策略实施。而短线方面虽未达标,但收益以出现改善趋势,这部分投资今后还会继续下去,操作上淡化选基,强化择时。此计划从本月起开始实施。
-
-
泰国兰泰国兰
PMI创两年新高背后:原材料涨 局部地区现“煤荒”
PMI回暖基建加速
10月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双双回暖,分别创下27个月和10个月高点,显示生产和需求明显回升。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调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尚未显现,与房地产最为相关的建筑业PMI依然在高位运行,仍然处于历史最高区间。
从高频数据看,内需中的基建和PPP对近期投资需求提振作用明显。今年以来,基建投资一直保持较高增速,带动作用明显。前9个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9.4%,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8.2%。在稳增长持续发挥主力作用。财政部公布的第三批PPP示范项目数量已较第二批翻番,预计未来为了维持基建高速增长,PPP等准财政政策还将加大实施力度。但如果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发生明显下降,单单依靠基建投资稳增长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在去产能和大宗商品价格回暖的背景下,10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达到62.6%,比上月大幅上升5.1个百分点,价格带动下,三季度煤炭与钢铁效益明显好转。
10月制造业PMI(51.2%)比上月跳涨0.8个百分点,一举创下27个月来的新高。五大分项指数全线飘红。
在去产能和大宗商品价格回暖的背景下,10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达到62.6%,比上月大幅上升5.1个百分点,价格带动下,三季度煤炭与钢铁效益明显好转。
当前情况下,对去产能与限产量急需做出新的界定,在严限煤炭生产天数、寒冬提前来临等因素叠加下,局部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煤炭供应紧张,尽管发改委等部门频催煤企尽快释放产量,但仍面临着煤炭运力不济、煤企增产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PMI创下27个月以来新高
11月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0月制造业PMI为51.2%,较9月上升0.8个百分点,创下27个月以来的新高。
分项指标中,生产和市场需求正在加快扩张。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3.3%和52.8%,比上月分别上升0.5和1.9个百分点,均创下近两年来的新高,两者共同推动本月PMI指数增长了0.695个百分点。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10月PMI反映了企业对未来经营预期的大幅好转。他认为,这一方面是去产能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另一方面9月PPI已经转正,说明工业领域的通缩正在改善当中,企业的信心因而会上升。
“此外,由于去年的同期基数较低,近期工业的效益和利润也出现了好转,效益一上来,就会增加投资,这使企业对未来的信心有所增强。”牛犁说。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正在积极补库存:10月原材料库存指数升至48.1%,较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涨幅仅次于今年3月;采购量指数为52.4%,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10月原材料库存为2015年9月以来最高值,产成品库存为2015年11月以来最高值。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发表点评称,中国经济进入了主动补库存阶段,目前原材料库存仅为48.1%,产成品库存仅为46.9%,距离高库存仍有相当长的距离。
10月的需求回升更多来自内需扩张。10月新出口订单为49.2%,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进口指数为49.9%,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招商宏观分析师张一平认为,临近圣诞我国出口季节性增长将趋于结束,年内外贸进一步改善的动力下降,从高频数据看,内需中的基建和PPP对近期投资需求提振作用明显。
-
泰国兰泰国兰
去产能将“啃硬骨头”
钢铁煤炭等行业的回暖是PMI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
10月份的钢铁行业PMI重回扩张区间,环比回升1.2个百分点至50.7%,创近五个月的新高,其中钢铁生产指数回升0.5个百分点至50.7%,连续四个月保持在50%的临界点以上;新订单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分别大幅回升5.4个百分点和11.7个百分点至54.6%和68.3%,均为近六个月以来的最高。
受去产能去库存和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回暖的影响,近期煤炭等原材料价格持续回升。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提供的数据显示,10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62.6%,比上月大幅上升5.1个百分点,相关企业效益明显好转。
赵庆河指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部分传统行业生产经营状况出现改善,其供求关系发生积极变化,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传统行业的生产指数均高于上月,且处于扩张区间。
随着煤钢价格的反弹,相关企业的经营明显改善。截至10月31日,公布三季报的35家钢铁公司中有29家业绩收红,共实现净利润91.44亿元,同比增长147.77%;同期发布三季报的33家煤企中,也有22家净利润为正。
10月钢铁、有色等传统行业生产指数均超过临界值,多位专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部分工业品价格的大幅回升可能会对传统行业去产能造成不利影响。
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介绍,今年国家计划去除4500万吨钢铁产能。但各省、央企公布的计划远超此目标,约8500万吨,其中不足30%为在产产能。随着行业效益的好转,去产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但相对于需求,钢煤产能仍然明显过剩。徐向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去产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行业脱困,“啥时大家认为脱贫解困了,去产能才能完成历史使命。”他认为,明后年去产能将要“啃硬骨头”。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表示,到10月底,各个省的钢铁、煤炭年度去产能工作基本告一个段落,当前成绩来之不易,阶段性效果开始显现,但在价格回暖背景下,明年将是攻坚的一年。
限产之下,“煤荒”初现
尽管钢铁行业业绩在改善,但山东一家钢管厂的负责人罗江(化名)却丝毫高兴不起来。
“钢价是有上涨,但炼钢的焦煤、焦炭价格上涨的幅度比我们要大得多。成本一直在上升,不少厂白忙活了好几个月也不赚钱,而且现在很多时候找不到煤,现在煤炭紧张,主要是保供电供暖这一块,而不会优先给钢铁企业。”
一位煤炭行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钢厂缺煤已成为不少地方的普遍现象。最直接的原因是此前的限产措施,“之前要求减产能15%,将煤矿合规产能乘以0.84的系数后要求不超过276个工作日,但去除周六周日,实际上能生产的时间只有220多天。”
牛犁指出,产能和产量不是一回事,前者大量闲置,是绝对过剩,需要去除,但限制生产天数是限产量的措施。随着房地产、钢铁、建材等行业的回暖,以及天气超预期的变冷,煤炭需求大幅上升,因而在短期出现了供需紧张。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将一部分优质的产能投放到市场,加快煤炭供应。
10月25日,发改委会同国家能源局等召集全国22家重点煤企高层举行座谈会,要求已经批准了的先进产能矿井要尽快释放产量。
然而,上述煤炭行业人士指出,当前煤企复产的积极性并不高。“说是挣钱了,但煤企欠了很多贷款,这些钱来不到他们手上就都被银行收走了,矿上还是困难,还是发不出工资,这怎么会有增产和扩产的积极性?而且还有一部分企业看到煤炭涨价了,就捂煤惜售,盼着以更高的价格售出。”
该人士强调,当前需要高度关注煤炭严重的运力不足问题。
首先,为应对春运,当下产煤省(比如山西)的铁路线路正在大修,部分煤炭接收企业所在的路局也在修,大量煤炭运不出去。而且,今年铁路收回了很多运煤车皮。
“铁路是计划经济,不是根据市场调节的。9月份以后它认为还是淡季,就根据去年这时候铁路的运力和需求确定了车皮数量,没想到今年用煤量激增,车皮远远匹配不上。”
汽运方面,9月21日开始实施的《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严格限制超载,也加剧了部分地方的煤荒现象。
-
泰国兰泰国兰
利率产品
华创证券:收益率有继续上行压力
政策取向已发生明显转变,防风险已放在了重要位置,这可能导致金融去杠杆节奏加快,再叠加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和债券市场实际杠杆并不低的情况,后期流动性风险依然较大。此外,目前市场主流预期并不认为央行会持续收紧,这恰恰是债券市场最大的风险。一旦流动性紧张时间超过市场的预期,被动去杠杆的压力也就越大。维持10年国债利率2.7%-3%波动区间的判断,但考虑到前期市场对利空因素的漠视,目前积累的调整压力并不小,短期内收益率有继续上行的压力。
中金公司:窄幅震荡特征明显
展望未来,我们的看法不变,未来半年全社会投资回报低位徘徊,居民加杠杆确定性放缓将提振表内配债需求,理财、保险等表外配置压力仍大,债券市场收益率上行仍是机会。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在收益率平坦化之后越来越高,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受制于汇率、金融防风险、房价压力而难以明显放松,会极大制约收益率曲线下行的空间。往后看,市场窄幅震荡的特征可能依旧明显,向上有表外配置压力和居民加杠杆逆转的支撑,向下受制于短期高频数据平稳及货币政策难放松,维持四季度策略中对于10年国债利率向下2.6%-2.65%、向上2.8%-2.9%窄幅区间运行的判断。
信用产品
国泰君安:利差低位状态可持续
短期信用利差整体维持低位的状态仍可持续。虽然地产、城投以及过剩产能行业公司债发行门槛或将提升,但现阶段企业现金流状况相比过去两年均出现明显提升,即使短期融资收缩的趋势仍然持续,但更多反映资产荒逻辑,而非对于信用基本面的利空影响。
中信证券:信用利差有上行风险
目前央行加强MPA监管,交易所加强一级市场发行人监管,控风险、降杠杆的政策意图明确,尤其是目前信用债持仓较多的银行理财等广义基金,若因为政策上的去杠杆进程导致赎回,信用利差或有上行风险。就地产和过剩产能行业来看,行业龙头债价值依旧。
可转债
东兴证券:震荡格局将维持
转债市场近两个月一直维持窄幅振荡格局,波澜不惊,缺乏趋势性行情,符合此前的判断。短期内维持震荡格局概率较大,一是A股市场一直未有效突破3200点;二是资金面月底偏紧,三是一级市场打新获利机会优于二级。个券选择方面,白马涨幅不大,黑马难以出现,仍然支持业绩和概念拉动双逻辑,建议积极关注一级市场机会。
海通证券:机会仍需等待
截至10月29日,20只转债正股披露三季报,仅少部分实际业绩落在业绩预告区间偏上限,如歌尔股份和以岭药业,对应股价普遍表现一般。基金三季报显示,三季度公募基金配置可转债较二季度增加16亿元,主因债券型基金增持转债;基金增持量超过100万张的个券为皖新EB、广汽、电气和白云转债,减持超过100万张的个券为宝钢EB和蓝标转债。在贬值压力+政策注重防风险+基本面承压的背景下,转债机会较为有限,建议等待风险释放以后的机会。
-
泰国兰泰国兰
“抑制资产泡沫”成为新考量
“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在货币政策方面再次用了“抑制资产泡沫”的表述,引起了市场关注。
楼市躁动引发房贷激增
货币信贷需防控风险
政策因问题而生,新问题引发政策新考量。
“今年以来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带动房贷激增,而实体经济贷款疲弱。任其发展不仅会加大金融风险,而且不利于实体经济健康。这必然会引发货币政策的新考量。”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主任王军分析。
统计显示,9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6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部分热点城市涨幅达到三四成;前三季度全国个人住房贷款增加3.63万亿元,同比多增1.8万亿元,特别是7月份房贷成为新增贷款主体,而企业贷款出现多年少见的负增长。
“如此短时间内,在收入水平没有明显跃升的情况下,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确实蕴含着泡沫。部分资金借房贷等流入房地产领域,成了房价上涨助推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直言,资金脱实向虚不仅增加了风险,而且产生了不好的导向。
“现在必须出手抑制资产泡沫,否则以后没有人愿意投资实业了。”卖了自己房子创业的湖北香润生态农业公司董事长吴斌,眼见着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老同事炒房实现财务自由,而自己辛苦三年的企业因遭受洪灾资金吃紧,感到焦虑。“国家要采取措施,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其实7月26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已经提出了“抑制资产泡沫”。不过,那次是在降成本的表述中出现的,而这次出现在货币政策的表述中。
“资产价格上涨过快,已对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产生威胁。今后货币信贷环境要有利于抑制资产泡沫、防范风险。”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表示。
货币政策并未转向
继续支持实体经济
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大转向。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总量一再加码不仅效用不大,而且不利于抑制资产泡沫。
“这次政治局会议讲得很清楚,货币政策依然是稳健的,而且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就意味着货币政策要继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但支持要适度,否则过犹不及。”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
在抑制资产泡沫的同时继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货币政策会根据经济形势的不同,不断作出新的平衡。
央行行长周小川10月上旬在国际场合明确表示,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逐步正常化,中国会对信贷增长有所控制。
数据显示,9月末全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是同期GDP的2.86倍,M2增速超过同期GDP增速和CPI涨幅之和2.8个百分点。
“从总量上讲,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已经不低,关键是要把资金导向经济转型升级急需的领域中去。”王军说。
市场人士已观察到,从2014年11月至今年2月底,央行频频使出降息降准“重器”,而最近半年多来再无动静。
“今后货币政策将更加稳健、中性,进一步放宽流动性(如降息降准)的可能性大大下降。”董希淼预计。
尽管如此,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不会松劲。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并不牢固,货币政策不能忽松忽紧,要继续支持实体经济巩固好势头。
未来政策将总体稳定具体灵活
相关配套改革亟待跟进
总量的稳定,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而结构问题,需要结构性政策的灵活应对。
“现在需要的不是总量上增发更多的货币,而是调整货币投向的结构,流向实体经济和‘双创’企业。”吴斌说。
曾刚表示,未来货币信贷在总量稳定的基础上,会对结构进行调整。比如有必要对新增个人房贷适度调控,再如对容易流入资本市场的银行表外理财逐步加强监管等。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最近半年多来在保持利率、准备金率按兵不动的同时,把公开市场操作频率由每周两次改为每个工作日一次。各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频繁使用,资金期限、利率随行就市。
“公开市场操作正逐渐成为货币政策操作的最重要工具。可以预见,随着各种工具的不断创新、组合与频繁使用,央行在调节市场短期流动性、缓解关键时点流动性紧张以及应对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方面的能力将越来越强。”董希淼表示。
但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宏观调控不能替代改革。
“纵观各国货币政策,主要还是着眼于实体经济。抑制资产泡沫只是这一阶段我们货币政策要注重考量的,而且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深化改革。”曾刚坦言。
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专家建议进一步发展直接融资,加快发展民营银行以及普惠金融;改变部分国企的预算“软约束”,出清“僵尸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抑制资产泡沫、解决资金脱实向虚,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顺利转型升级。货币政策执行中要注重这方面,但最终还是要靠深化改革。”董希淼说。
-
泰国兰泰国兰前十月业绩榜出炉 多只基金10月异军突起
进入11月,公募基金前十个月的收益排名也随之揭晓。据统计,截至10月31日,今年以来上证综指涨幅为-11.58%,沪深300涨幅为-9.76%。受累于A股调整,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在所有类型基金中垫底,为-7.68%,混合型基金次之,同期平均收益为-2.90%;债基赚取了难能可贵的正收益,同期平均收益达到2.28%,避风港效应凸显。
近六成主动偏股基金
跑赢大盘
据统计,前十个月主动偏股型基金平均收益为-9.02%,共有393只基金跑赢大盘,其中涨幅超10%的有33只,超20%的有9只。其中有不少是年内成立的基金。
如普通股票型基金中的三甲,国泰大健康以31.2%的年内收益位居榜首,主要投资于大健康主题股票。创金合信量化多因子、嘉实智能汽车排名第二和第三,收益分别为25.80%、24.60%。而运作超过10个月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收益三甲分别为圆信永丰优加生活、工银瑞信文体产业、嘉实环保低碳。收益分别为:20.97%、20.62%及19.9%。
混合型基金的前十大几乎被打新基金包揽,而这些基金令人咋舌的高收益与巨额赎回有关。其中收益最高的国泰浓益C,在4月份发生巨额赎回,导致净值大幅飙升,前十个月收益高达93.74%。
由于大量委外资金、险资对固收产品的需求推动了债市上涨,年内债券基金表现相对优异。据统计,在有数据可查询的1225只债基中,九成产品获得正收益,其中134只债基收益超过5%,占比逾一成。剔除净值因大额赎回暴涨的基金,中海惠利纯债B、嘉实稳瑞纯债、东方添益收益等基金收益相对靠前,最高近10%。
此外,QDII基金、商品型基金表现抢眼。据记者截稿,QDII基金年内平均收益为5.75%,成为所有类型基金中最赚钱的品种。中银标普全球精选以38.98%的年内收益一举夺魁,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华宝兴业标普油气人民币等收益突破20%;博时黄金ETF、华安黄金ETF等另类资产年内收益也十分可观。
多只基金10月异军突起
离2016年只剩最后二个月,公募基金的年度排名大战即将落幕。到底谁能笑到最后?是否会有黑马搅局者?
中国基金报记者统计发现,近一个月,多只主动偏股型基金崛起势头明显,8只基金单月涨幅超5%,最高涨幅近7%。值得关注的是,涨幅最快的前十大基金中,工银瑞信旗下有两只基金入围。工银瑞信战略转型主题以月度6.69%的收益率排名第一,工银瑞信高端制造行业则以5.93%的业绩位居其次,两只基金前三季度表现均较平淡。
老牌银行系基金公司交银施罗德旗下交银施罗德成长 30基金,前三季度收益为负,但进入10月份以来大力追赶,目前以月度5.87%的涨幅排名第五。该产品属于成长型股票基金,主要通过投资于不超过30只精选的成长型上市公司股票。
华宝兴业资源 、易方达资源行业 、国富研究精选 、万家和谐增长等基金近一个月涨幅也较明显,涨幅分别为6.31%、6.09%、5.59%、5.25%。此外,华安智能装备 、博时工业4 .0等一百多只基金涨幅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