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小思考】 驳寒门贵子论 靠父母永不如靠自己
(不针对任何观点,写的是我和先生的日常对话摘录)
别羡慕他人的出生,别鄙视自己的原生。
每段人生都那么奇妙独特,充满意义;何必坐上金大象上,去羡慕别人的银虱子——赠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高知阶层好,可我告诉你有的时候高知阶层家暴起来更厉害、更隐秘,你可知道;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出生很重要,因为这决定了我们的起点和平台,可我告诉你很多高官的儿女也都渣,你可相信。
有个集体潜意识,很不好:鄙视农村人,鄙视这个阶级。好像出生农村就低人一等,乡下人,眼界窄,戾气重,爱贪小便宜,喜欢去比较,这些描述慢慢成了农村人甚至是考出农村的学子的普遍代表词;后者还有个更刺人的名字叫“凤凰男/女”,仿佛他们的成功是需要与来时路做告别的,因为只有凤凰才需要涅槃,而浴火重生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是要走与以前不同的道路。所以成功后的农村人似乎也就脱离了农村,没有农村人气息,成了堂皇的城里人,貌似高了一等。
但其实中国人当中有几个是真正的城市人。左不过是祖辈早几年进城也就早几年成了所谓的城市人;推而广之,中国经历了新革命、新思潮、思想解放和十年浩劫,还剩下几个贵族?!现在高人一等的阶层是来自古代的贵族们还是近代获益的农村人?寒门和贵族,究竟在哪,又是什么?谁来解惑。不过,我们得承认,这个阶层分流很可怕,因为有限的资源会自然优化配置到高阶层,而不会自动流向低阶层,所以我们想要变成优秀,进入更好的阶层。我们会仰望比我们高的阶层,会艳羡他们的阳春白雪,低头看看自己所出的阶层,决心从下里巴人摇身一变窜入所谓的高层。这真无可厚非,只是我们在努力迈入高阶层的途中,不要忘了来时路,更不要让自己的小孩忘了来时路,忘记自己是谁。
我的侄女,靠着我妈妈名下的学区房,才读到了我们整个区最好的也就全国一流的小学。她的父母亲为了让她读进这所小学,享有优质教育资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她弄进去,可她并不优秀,眼界也没开阔,倒是常常回家责问爸妈,为什么自己不能住大房子,吵着要换房,鄙视自己的原生,嫌弃自己的出生,厌弃父母的无能。说实话,当妈妈告诉我这个事儿时,我很惊讶,也觉得心寒,不懂感恩的孩子,你还能找到回家的路吗?是什么让仅有七岁的你变得这么浮躁、肤浅、攀比,以为父母买给你大房子就能跟其他孩子一样,就可以自己不努力,却反过来肆无忌惮地指摘父母无能。同样,先生的同事女儿也是这样,现在六年级,读了六年的书,嫌了六年的家,怪自己爸妈没本事,为什么不能让她跟学校圈子里的同学一样,每个寒暑假都能出国长见识,回来分享国外的糖果和零食。
前两月,我们咨询中心来的某位大boss的小孩,现在已经换上了厌学症,连续一个多月不肯去学校,无论父母老师怎么威逼利诱、软磨硬泡。原因就是他爸爸对他的期(yao)望(qiu)太多,让他觉得没有自己选择的自由和权力,于是厌学抗拒。他说他不需要这些条件,因为好的条件也是跟他谈条件的条件。
我所在的这座城市有很多贵族学校,赫德,赫里斯(音译,不保证准确),实行的是从小学到大学的西方素质教育,从小学开始就接受全西式教育,教授外国知识,实行英语教学,学习国外礼仪,读到高中就直接出国,每年学费10~30w不等;但这只是学费,只要父母企业不垮,或家底仍在,他就可以一辈子堂而皇之的做本土培养的ABC,在外逍遥,但如果哪天父母生意垮台或是事业受挫家道中落,那他既无法跟上国内的应试教育,也无法出国读书,不伦不类,那才是实打实的伤害。
不忘来时路。我始终相信小孩有自己的路,我们要做的是不忘来时之路,做好自己。而小孩他有自己的人生,靠父母永不如靠自己,他的成功,他的成就,与他的历练成正相关,而不与父母搭建平台的高低成正相关。虽然提供好的教育条件是我们父母的义务和天职,但孩子最后的眼界和格局还是要靠自己的成长、摔打和体验、领悟。他的思考远比我的投射来得深刻。
最终,孩子的成就只能靠自己,提供好的条件和平台让他有更好的教育与成长环境是我们父母应该做的,并不是必须,更不能让孩子成为白眼狼,自己不努力、不成功还要反过头来怪父母,怪原生家庭,就像许多孩子自己不长进不出息,反怪父母不优秀、不尽力。殊不知,就整个东北亚文化圈的育子观念,从古至今,哪家的父母不都是倾尽所有让孩子读书,就等他金榜题名,就盼他衣锦还乡,古代人更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独断谬谈;我承认教育是我们普通人“鱼跃龙门”的捷径,但却不是在当今这个多元社会获得成功的唯一出路。因为社会发展非常迅速,科技更新日新月异,应该说谁肯学习新知识,谁能把握时代前沿,谁就是第一个尝甜头的人,谁就能把握机遇,掌握主动。
微信里的鸡汤文最大的问题就是喜欢拿着成功学常用的例子来跟芸芸众生,普罗大众讲一个小概率的,不可复制的超级成功事件。但其实,那个,我们看看就好。就像我的文章,看看就好。重要的是,我们须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走自己该走的路。

同意!
这位母亲的思想格局就很不一般,所以她教育出的孩子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了贡献。
这个我也认同,大城市出来的眼界各方面和农村人差别还是很大的,相对来说,优越感就很强烈。
其实做家长的比做孩子的更需要学习进步,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孩子走正道。
我想说的不是靠父母不对,而是靠父母也要感恩父母,靠父母更要靠自己,而不是一味的靠父母
是的,我想说的不是家境好有错,而是家境不好更要加油,而不是责怪父母,也不要觉得靠父母就好,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至于父母想要给孩子提供好的条件,那也是应该的,谁不想孩子起点高一点,但同时这种高起点应是孩子努力的动力而非不努力的羁绊。
是的,“去更好的靠自己”才是我想说的。至于效实,不全是走应试教育模式,它的高考成绩比不过镇海,但我认同它的教育模式。关于你说的赫德,谢谢,我有了更深的了解。
其实是我和先生的对话啦![[鬼脸]](http://static.talicai.com/emoji/qq/emot2.gif)
就是说我们日常对话都是又红又专,哈哈哈哈哈哈
是的,我怕的是这个,怕我侄女以后也这样。我想说的是希望她懂得感恩父母的不易付出,而非责怪父母不能给她好的物质条件。
关于小孩这个事情,我想说句,小孩子都会攀比的,但是中国的老师和学校都不去教育,也不去遏止这种风气。
像我小学初中时也怨恨过父母啊:为什么和同学比起来,我家xx都没有啊什么的。高中后心态慢慢好的,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在努力。。如今毕业3年,虽然不算混得很好,但与同学聚会,还不至于丢人。。
而和以前同学们熟了后,再回过头看,也没觉得他们家境比我好多少,不过是看起来而已(我家风比较简朴,父母也不溺爱甚至有点严厉)。
况且靠父母有什么用,最终还不是得靠自己。靠自己的自信,才是真的自信。
所以吧,也不要觉得孩子对父母埋怨、不懂得感恩就是毁了,只要好好教育,多读书走正道,等长大了自然会理解父母的
关于找书给你儿子看这一点我比较赞同。
我家也是钱要花在刀刃上的那种家庭,所以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有那么多零花钱买明星贴纸啊、玩具啊。。但是我一说要去书店买书,我爸马上拼命塞钱给我,一塞就是好几十上百(这可是10年前啊,上百可不算是小数目);和朋友约也是在书店,而且也会借她们的书看;还会拉我爸妈去书店买书,和我爸交流阅读心得。所以我初中三年就看过不少文学名著。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父亲给我的才是真正的财富
是啊,所以学习是一条获取成功的道路,但却不唯一,不是古代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也相信只要肯学习,不断学习,那么生活也不会亏待他。其实你们的观点我都很同意。